特殊殺人案件如何正確認定
特殊的殺人案件,構成故意殺人的還是要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刑罰。有以下幾種情形:
1、相約自殺。指相互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托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2、致人自殺。既由于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于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3、逼迫或誘騙他人自殺,即行為人希望自殺人死亡,但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自己不直接動手,而是通過自己的逼迫、誘騙行為促使自殺者自己動手殺死自己,即借助自殺者自己之手達到行為人欲殺死自殺者的目的。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關鍵應查明行為人是否確實有刻意追求自殺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為在特定環境下是否足以導致他人實施自殺的行為,兩者缺一,則就不宜認定為構成本罪。
4、教唆、幫助他人自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但考慮到在教唆、幫助自殺中,自殺者的行為往往起決定作用,因此,應根據案情從寬處罰。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很積極,作用不大,主觀愿望出于善意,這時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者限于精神狀態或年齡因素對于自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對此,不僅要以本罪論處,而且還不能從輕或減輕處罰。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特殊殺人的情況有相約自殺的,逼迫他人自殺的,教唆他人自殺的,間接至人自殺的或者其他的情況。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給別人做擔保怎么取消
2021-03-05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信息要定期查驗嗎
2021-02-28法律規定哪些財產不可作于抵押
2021-03-14連帶責任中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如何計算
2021-01-06未成年能不能構成特別累犯
2021-01-25資金拆借需要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8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提高注冊資本嗎
2021-03-13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為什么集資房不可以抵押貸款
2021-03-17關于噪音擾民哪個部門能有效的管理
2021-03-02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企業污水污染魚塘該賠償嗎
2021-03-12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2020-11-17為什么旅行社責任保險應改為法定保險
2021-03-02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