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自動性的認定規則是什么?
根據刑法的規定,理論上一般將犯罪中止成立的規則分為:
1、時間性,即是指犯罪中止應當在哪一個時間段內才能成立。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犯罪中止的時間界限為在犯罪過程中。
2、自動性,是指犯罪中止必須是行為人在自認為(確信)當時能夠完成犯罪的情況下,基于本人的意志決定而停止犯罪行為,或者主動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
3、有效性,是指犯罪人徹底拋棄犯罪意圖,停止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對于上述條件,理論上的共識是,自動性不僅是構成犯罪中止的本質特征,而且也是與犯罪預備形態和犯罪未遂形態區別的主要標志。因此,對自動性內涵的界定和對自動性的實際確認,不僅是構造完整的犯罪中止理論的要求,而且也是甄別不同犯罪形態,劃清彼此界限的客觀需要。
二、犯罪中止的種類是什么?
(一)根據其發生的時空范圍,可分為預備中止、未實行終了的中止以及實行終了的中止。
1、預備中止
即發生在預備階段的中止,如為殺人買刀后中止。
2、未實行終了的中止
即發生在行為尚未實行終了時的中止,如強奸行為人基于被害人的說服而停止犯罪。
3、實行終了的中止
即發生在犯罪行為實行終了的中止。如投毒殺人等。
(二)根據行為人是否以積極的行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為,可分為消極中止和積極中止。
1、消極中止
消極中止是指自動的放棄犯罪。
2、積極中止
積極中止是指行為已經實行終了但結果尚未發生的情況下,有效的防止結果的發生的中止。
三、犯罪中止的特征是什么?
(一)行為人主觀上具有中止犯罪的決意。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犯罪和實現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
(二)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中止犯罪的行為。
第一,中止行為是停止犯罪的行為,是使正在進行的犯罪中斷的行為。
第二,中止行為既可以作為的形式實施,也可以不作為的形式實施。
第三,中止行為以不發生犯罪結果為成立條件,但這種結果,是行為人主觀追求的和行為所必然導致的結果。
(三)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而不能發生在犯罪過程之外。這里的犯罪過程,包括預備犯罪的過程、實行犯罪的過程與犯罪結果發生的過程。不在這些過程之內實施的行為,不屬于犯罪中止行為。
(四)犯罪中止必須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結果。
犯罪分子主觀上中止實施犯罪行為可以被視作是犯罪中止,客觀上導致犯罪行為中止的只能被視為犯罪未遂,而對于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處罰,犯罪中止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如果存在其他免責情形的,還能免除處罰,但是犯罪未遂就只能按照既遂可以減輕或者是從輕處罰。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量刑具體是怎樣規定的?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警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有期限嗎
2021-02-27已提離職,領導還是施壓工作違法嗎
2021-03-23軍人干部的配偶條件有哪些
2020-11-25國內商標注冊程序
2021-01-05對駁回注冊商標續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能否對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提起訴訟
2021-03-01交通事故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20男女雙方如何離婚,怎么解除婚姻關系
2021-02-26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工傷贍養費老人可以領多久
2021-03-13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購房時怎么處理面積的差異
2021-01-01個人購買住房是否免征印花稅
2020-12-27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