誣告陷害罪與非罪的界限
(一)本罪與錯告的界限
刑法二百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款規定。”所謂錯告,是指錯誤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實的告發行為。所謂檢舉失實,是指揭發他人罪行,但揭發的事實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為。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這就把誣告與錯告在性質上清楚地區別開來了。
誣告與錯告,在主觀方面有著質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屬于犯罪行為;后者則是由于情況不明,或者認識片面而在控告、檢舉中發生差錯。由此可見,是否具有誣陷的故意,是區分誣告與錯告的最基本的標志。
(二)本罪與一般誣告陷害行為的界限
兩者都具有捏造事實、誣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誣陷的內容、目的和性質,又各不相同:誣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實,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處罰,而一般誣陷行為僅限于捏造犯錯誤的事實,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種行政紀律處分,因此,從性質上講一個是犯罪,一個是違法。對一般誣陷行為,可根據不同情節和后果,分別給予行政處罰、紀律處分或者批評教育。
什么是誣告陷害罪
(一)定義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也侵犯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2、客觀方面表現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并且向司法機關或有關機關告發。構成本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捏造的事實必須是他人的犯罪事實,如果捏造的事實不是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則不構成本罪;
(2)不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實,而且將捏造的犯罪事實向有關機關進行了告發;
(3)誣告陷害的行為必須是明確的對象,如果行為人只要捏造了某種犯罪事實,向有關機關告發,并沒有具體的告發對象,這種行為雖然也侵犯了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但并未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因此,也不構成本罪;
(4)誣告陷害情節嚴重的,這里所規定的“情節嚴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實情節嚴重,誣陷手段惡劣,或者社會影響惡劣等。只要誣告陷害的行為符合以上條件,不論被誣陷人是否受到刑事處罰,都不影響本罪成立。
3、主體是一般客體。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國家工作人員。
4、主觀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至于出于什么動機,不影響定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解散了協議有效嗎
2020-12-11上市公司公司上市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0-12-272020年有前科幾年可以消除
2020-11-12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什么叫做婚姻自由
2020-11-12離婚后能提出要贍養費嗎
2021-02-24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單位惡意不接受仲裁裁決書怎么辦
2020-11-27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離婚財產保全手續有哪些
2021-03-01購房選房知道教你選購好房
2020-11-15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標準
2021-02-11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車上人員險保額多大
2020-11-11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保險是先用交強險賠付嗎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