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卡詐騙案怎么認定價值
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是刑法第196條規定的信用卡詐騙罪中的一種,其構罪標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必然的上升過程。199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信用卡詐騙犯罪案件具體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個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或者明知無力償還,利用信用卡惡意透支,騙取財物金額在5000元以上,逃避追查,或者經銀行進行還款催告超過三個月仍未歸還的,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200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改變了惡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詐騙罪的數額標準,使之異于其它類型的信用卡詐騙罪的數額,即: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數額5000元以上不滿5萬的,認定為“數額較大”,而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為“數額較大”,相應的,數額巨大的標準10萬元、數額特別巨大100萬元也是其它類型信用卡詐騙罪的兩倍。同時,《解釋》對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進行了排除性規定,基本明確了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數額認定方法。
《解釋》第6條第4款規定了惡意透支的數額范圍,將復利、滯納金、手續費明確排除在惡意透支數額范圍之外,而對利息是否屬于惡意透支的數額范圍未明確規定,這就為司法實務中在計算惡意透支數額時是否將利息計算在內提出了難題。如行為人惡意透支的本金為9000元,利息為1500余元,利息是否屬于惡意透支的數額范圍直接關系其是否構成犯罪。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提是分析惡意透支信用卡詐騙數額的認定是選擇“所得說”還是“侵害說”?!八谜f”認為詐騙數額是詐騙犯罪分子通過實施詐騙行為實際得到的財物數額,“侵害說”認為詐騙數額是詐騙行為侵害他人而給他人造成的實際損失價值額。這兩種觀點對于利息的認定態度截然不同。持“侵害說”的學者主張惡意透支的數額范圍包括利息,認為對于銀行而言,利息收入是銀行的收入來源,如果數額的計算不包括利息收入,顯然是忽視了對銀行正當利益的保護。
刑法的首要直接目標是懲罰犯罪而非補償被害人,即首先考慮行為人的行為和犯罪事實,只能以犯罪分子實際得到的財物數額為基礎進行否定性評價。我國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也規定對詐騙罪而言,一般以行為人犯罪所得數額為標準認定犯罪數額,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2款規定的“利用經濟合同進行詐騙的,詐騙數額應當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認定,合同標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在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中,利息損失是銀行的間接損失,即可得利益損失,其屬于民事法律關系保護和調整的范圍,要求行為人向銀行償還利息屬于民事補償,并非刑事懲罰,因此利息不應當計入詐騙數額。此外,如果認為惡意透支數額包括利息,由于利息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勢必造成偵查、起訴、審判階段的犯罪數額不同。司法實踐中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透支金額相同的兩個行為人因為立案時間不同而造成惡意透支數額不同,顯然有失公允。綜上所述,采用“所得說”,明確惡意透支的范圍僅指本金,不包括利息,更符合刑法的立法精神。
二、如何認定信用卡詐騙罪中的信用卡范圍
廣義的信用卡是指銀行、金融機構向信用良好的單位和個人簽發的、可以在指定的商店和場所進行直接消費,并可在發卡銀行及聯營機構的營業網點存取款、辦理轉賬結算的一種信用憑證和支付工具。狹義的信用卡即銀行卡。根據《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1999年1月5日頒布)的規定,銀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記卡兩種。其中,信用卡按是否向發卡銀行交存備用金又可分為貸記卡、準貸記卡兩種。貸記卡是指發卡銀行給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額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額度內先消費、后還款的信用卡;準貸記卡是指持卡人必須先按發卡銀行的要求交存一定數額的備用金,當備用金賬戶余額不足支付時,可在發卡銀行規定的信用額度內透支的信用卡。借記卡按照不同功能分為轉賬卡、專用卡、儲值卡。信用卡和借記卡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具有透支功能,后者沒有透支功能。
信用卡詐騙罪是否包含借記卡,在刑法理論界存在“否定說”和“肯定說”。支持“否定說”的學者認為:第一,信用卡是商業銀行業務中的一個專業術語,刑法應當根據銀行法的規定以及銀行業務習慣來確定其含義和范圍。當專業領域的法律概念發生變化時,刑法理解應當同步,以新的法律規定為依據。第二,借記卡不具有透支功能,因此不包含在信用卡內。持“肯定說”的學者則認為,首先,我國發行的信用卡大多是準貸記卡和借記卡,貸記卡業務還處于啟動階段,從我國的信用卡業務發展的實際和法律法規的規定角度分析,借記卡應當包含在信用卡之中。其次,在實際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主要是借記卡,借記卡在實際數量和使用頻率上要遠遠大于貸記卡,實踐中發生借記卡詐騙的可能性要比貸記卡詐騙的可能性大的多??梢?,我國現行的刑法規定實際上已經考慮到借記卡與貸記卡在功能上具有相同之處,在立法時已經將借記卡納入到信用卡詐騙罪的規制范圍之內。
筆者認為,在現行刑法未對有關信用卡詐騙罪的具體內容作出修正之前,該罪中的信用卡應包含借記卡。
第一,從刑法的立法原意上理解,應將借記卡納入信用卡詐騙罪的規制范圍內。在我國現行刑法制定時,銀行業務管理活動中的借記卡就已經包含在信用卡的范圍內。我國刑法中關于信用卡詐騙罪的規定是以銀行業務管理活動中的相應行政法規為依據的,其立法原意是要將借記卡歸入信用卡詐騙罪規制的范圍之內。雖然銀行業務管理活動中對信用卡的含義作了調整,但實際上只是在名稱上對信用卡進行了規范,而并沒有改變其實質的內涵。行政法規中對定義的變化固然有其管理工作的需要,對于今后我們對刑法規定進行完善和修正也存在一定的借鑒作用。但是,這種變化不能也不應該成為影響或改變刑法立法原意的理由。
第二,從刑法的規定角度理解,應將借記卡納入信用卡詐騙罪的規制范圍內。我國刑法規定了具體的信用卡詐騙罪的行為方式,其中只有惡意透支不能適用借記卡使用范圍,而其他如使用偽造的借記卡、使用作廢的借記卡、冒用他人借記卡等行為均適用于借記卡,因此借記卡詐騙可能造成與貸記卡詐騙一樣的社會危害性??紤]到借記卡與貸記卡在功能上存在許多相同之處,立法時已經把借記卡納入信用卡詐騙罪規制的范圍之內。
第三,從刑法理論上理解,應將借記卡納入信用卡詐騙罪的規制范圍內。借記卡和貸記卡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透支功能,借記卡和貸記卡在其他功能上并沒有實質的區別。因此,除在惡意透支這一信用卡詐騙形式上有所不同外,利用借記卡進行詐騙和利用貸記卡進行詐騙不應該有實質的區別。
上述知識就是小編對“信用卡詐騙案怎么認定價值”問題進行的解答,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對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價值的認定作了規定,一般指透支后不歸還的金額,而不包括利息、手續費等。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共同過失犯罪是否屬于刑法中規定的共同犯罪如何處罰
2021-02-08合同違約如何賠償
2021-02-07公司股份是否應當作為婚前財產進行分割?
2021-02-03注冊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2021-02-18商標侵權是否必須要物證
2021-02-19繼承人死亡其子女能代替繼承遺產嗎
2020-12-27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小產權房子能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08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家財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以及如何計算賠償
2020-12-15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女方未婚戶口未遷拆遷可賠償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