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對于征地方面是有征地補償的規定的,征地肯定是損害者一些人的利益的,所以說征地補償就是為了保障我們人民的利益的規定。對于征地補償方面的事情我們大家肯定都非常關心。那么張家港市征地補償標準的內容是什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維護被征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和長遠生計,規范征地補償安置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江蘇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江蘇省人民政府令第93號)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給予被征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補償,安排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行為。
第三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遵循即征即保、應保盡保、分類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則,與促進就業相結合,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確保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第五條 被征地農民應當從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中產生,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享有優先權。
被征地農民的名單由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商定后提出,并在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公示后,報鎮(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確定。
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統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
市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鎮(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應當配合做好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相關工作。
第七條 市國土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負責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管理工作;市監察、農工辦、農業、民政、審計、統計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相關工作。
第二章 征地補償
第八條 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征地補償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和農田基礎設施補助費。
第九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按照用途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被征收土地的面積計算。
征收建設用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征收農用地土地補償費計算。
征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補償費,按照征收農用地土地補償費的0.5倍計算。
第十條 征收農用地應當支付安置補助費。安置補助費按照需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計算。需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按被征收的農用地面積除以征地前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均農用地面積計算。
征收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第十一條 征收土地涉及房屋及其他建(構)筑物、地上附著物的,按照本市搬遷的相關政策標準給予補償。
第十二條 征地補償標準在不低于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的基礎上,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物價變動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標準等情況適時調整,由市國土資源、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調整方案并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征地補償標準調整后批準征地的,應當按照調整后的征地補償標準執行。
第十三條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征地補償標準,按照本市征地補償標準執行,國務院或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高于本市標準的,執行國務院或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
第十四條 土地補償費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應當將70%的農用地土地補償費支付給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
安置補助費用于16周歲以下被征地農民的生活補助和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16周歲以下被征地農民安置補助費支付其生活補助費后有余額的,余額部分轉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統籌賬戶。
青苗補償費和農田基礎設施補助費歸其所有者所有。
第十五條 征地補償費用沒有足額到位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有權拒絕交地;征地補償費用足額到位的,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應當按期交地。
第十六條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民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爭議的,由市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爭議不影響征收土地方案的實施。
第三章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
第十七條 以征地批準之日為界限,將被征地農民劃分為下列三個年齡段:
(一)16周歲以下(未成年年齡段);
(二)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勞動年齡段);
(三)60周歲以上(養老年齡段)。
鎮(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確定的被征地農民每個年齡段人員比例,應當與被征地前被征地單位各該年齡段人員比例基本相同。
第十八條 未成年年齡段的被征地農民一次性領取生活補助費,不再作為被征地農民參加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生活補助費標準由市國土資源部門會同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提出意見報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十九條 符合《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江蘇省人民政府令第36號)參保條件的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在用人單位就業的,應當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從事非全日制工作或者自由職 業(靈活就業)的,可以按照靈活就業人員的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第二十條 養老年齡段被征地農民從征地批準次月起按月領取養老補助金。養老補助金按照不低于本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按月折算)的1.1倍計算,具體標準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國土資源、財政、統計部門提出意見報市人民政府確定。
被征地前已經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同時享受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標準基礎養老金。
第二十一條 被征地農民征地時已按月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其被征地農民保障資金專戶個人分賬戶中的資金一次性退還本人。
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符合按月領取養老金條件時,其被征地農民保障資金專戶個人分賬戶中的資金本息余額一次性退還本人。
被征地農民死亡的,其被征地農民保障資金個人分賬戶的本息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第二十二條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包括安置補助費、政府安排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及其增值收益。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由市財政負責解決。
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的標準,按照不低于本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按月折算)的1.1倍乘以190計算,具體標準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民政、國土資源、財政、統計部門提出意見報市人民政府確定。
市人民政府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則籌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從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優先安排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
第二十三條 市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設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管理、核算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
保障資金專戶由個人分賬戶和統籌賬戶組成。
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金一次性劃入保障資金專戶,并建立個人分賬戶。個人分賬戶的資金由不低于本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按月折算)的1.1倍乘以139計算的資金組成。統籌賬戶的資金由不低于本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按月折算)的1.1倍乘以51計算的資金以及安置補助費支付給16周歲以下被征地農民生活補助費后的余額等組成。
第二十四條 被征地農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可以按照規定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十五條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加強對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培訓和指導,創造就業條件,促進被征地農民就業。
第四章 資金管理
第二十六條 實行征地補償安置資金預存制度。征地報批前,所在地人民政府或劃撥用地單位應當將征地補償費用和政府安排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存入市財政部門指定的征地預存款賬戶(以下簡稱“預存款賬戶”)。征地報批時,市國土資源、財政部門應出具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的相關憑證。
市人民政府批準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情況提出審核意見。經國務院批準征地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情況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核。未經審核同意的,市人民政府不得批準、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第二十七條 市國土資源部門應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從預存款賬戶中將屬于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民的土地補償費、16周歲以下被征地農民生活補助費、青苗補償費、農田基礎設施補助費支付給被征地所在的鎮(區)財政,由鎮(區)財政按規定與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民進行結算管理;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16周歲以下被征地農民安置補助費支付其生活補助費后的余額一次性劃入保障資金專戶。
第二十八條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在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到賬后10個工作日內,按照以下方式處理:
(一)將養老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中個人分賬戶部分記入其在保障資金專戶中的個人分賬戶,用于逐月發放養老補助金。養老補助金先從個人分賬戶中支付,個人分賬戶資金不足支付的,從保障資金統籌賬戶列支。
(二)將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資金中個人分賬戶部分記入其在保障資金專戶中的個人分賬戶,用于逐期代繳其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
第二十九條 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參照社會保障基金有關規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實現保值增值。
第三十條 依法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部分土地補償費,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用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生產和公益性事業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政策銜接
第三十一條 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征地時,已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享受待遇的除外)或為在校學生的,經本人申請,可一次性申領被征地農民保障資金個人分賬戶中安置補助費標準的資金,其個人分賬戶余額用于逐期代繳其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
第三十二條 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參保后符合《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規定的,可以辦理退休手續,從次月起享受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
第三十三條 征地時女性滿55周歲不滿60周歲的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未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可享受養老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待遇。
第三十四條 勞動年齡段被征地農民征地時被鑒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養老年齡段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待遇。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在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中,有關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履行職責,造成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未能及時足額到位的;
(二)出具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的虛假憑證的;
(三)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落實情況提供虛假審核意見的;
(四)侵占、截留、挪用征地補償費用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
第三十六條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弄虛作假、冒領、截留、挪用征地補償費用的,由有關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所稱“以上”均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具體應用問題由市國土資源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2013年12月1日以后批準的轉用、征收土地按本辦法執行。2013年11月30日前已批準征地,尚未產生被征地農民安置名單的,仍按照原辦法產生安置名單享受被征地農民待遇。已經參加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仍然按照原政策執行。已享受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的,不適用本辦法。
對于張家港市征地補償標準的問題張家港當地的政府規定的其實非常的明確了,對于征地補償的標準字不同的情況是有不同的補償規定的,而且對于被征地的農民也是有相應的安置措施。所以說張家港市的政府對于征地這一方面的問題作出的規定非常好。
?征地補償協議書是怎樣寫的?
?2020拆遷征地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征地補償款分配時,如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波律師,1993年取得律師資格,法制日報個案采訪律師,黑龍江省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法制進行時“名嘴說案”欄目特約嘉賓,牡丹江市東安區第九屆政協常委,民盟牡丹江市委法律顧問團副團長,被牡丹江市人社局聘為牡丹江市創業導師團成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工作經驗豐富,曾在牡丹江市晨報做法律答疑工作,并在黑龍江博大律師學院任教,連續兩年榮獲牡丹江市婦聯“巾幗維權志愿者”稱號。尤其在刑事辯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勞動工傷、合同糾紛、公司法務、房產糾紛、債權債務、等民事、經濟、刑事及行政等領域都有突出的應變能力表現,工作態度嚴謹,得到公檢法司及當事人的普遍好評。
公司董事辭職需哪些程序
2020-12-21財產保全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2-20資金拆借定義以及要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10女方出軌男方提出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1-02-25執行死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5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涉外企業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拆遷款遺產繼承法院怎么判
2021-02-15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員工辭職是否確認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0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商業、供銷系統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6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17提前還貸后如何退保險?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