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財產,土地征收權力作為國家或政府為了實現公共利益而被賦予的一種強制性取得土地的行政權力,實踐中其侵犯行政征收相對人,即被征地人權利的現象屢屢發生。為了充分保護被征地人的權利,許多國家都對土地征收的條件、補償、程序進行了嚴密規定,并建立了充分、高效的爭議解決機制。本文的研究旨在介紹征收土地需要哪些手續。
一、擬定征用土地方案
征用土地方案由擬征用土地所在地縣、市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其中征用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區內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的土地,由縣、市人民政府根據土地利用計劃和對建設用地的需求情況擬定,城市建設用地區外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按建設項目實施征地的,由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建設單位或建設主管部門的建設用地申請擬定。征用土地方案,包括征用土地的目的及用途,征用土地的范圍、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的種類及數量,征用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勞動力安置途徑,原土地的所有權人及使用權人情況等。
二、審查報批
征用土地方案擬定后,由縣、市人民政府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的批準權限,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人民政府批準。其中征用農用地,農用地轉用批準權屬國務院的,國務院批準農用地轉用時批準征用土地,農用地轉用和征用批準權屬于省級人民政府的,省級人民政府同時批準農用地轉用和征用土地;農用地轉用批準權屬于省級人民政府,而征用土地審批權屬于國務院的,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后報國務院批準征用土地。
三、征用土地方案公告
征用土地依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當地予以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四、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對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及地上附著物等進行進一步核實,制定征地補償、人員安置及地上附著物拆遷等具體的方案。
我國目前的土地征收制度還具有計劃經濟的色彩,隨著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政治文明和法治社會的建設,現有的土地征收制度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權益方面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需要在立足國情、省情的基礎上,綜合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文明做法,提出適合本土的合理的土地征收法制體系,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2020年集體土地征收程序是怎樣的?
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業病賠償步驟是什么
2021-02-20搜索引擎收費服務協議范本
2021-01-03刑事案件告狀書怎么寫
2021-02-06轉讓質押股權由誰來擔責
2020-12-19父母離婚后孩子姓氏問題
2021-02-01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中介有哪些價格欺詐的情形
2020-12-11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什么情況公司不能勸退員工
2021-03-22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保險合同責任免除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30小額人身保險的金額是多少
2021-01-31保險利益原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1-04土地轉讓免費怎么寫
2020-11-17不是戶主簽的土地流轉協議有效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