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的瀆職行為可分為濫用職權行為和玩忽職守行為兩種類型,所以,對于本罪的主觀方面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出發予以認定。
對于“玩忽職守型”的食品監管瀆職罪的主觀方面,學界并無爭議,認為其主觀方面為過失,即應當預見自己玩忽職守的行為可能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危害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但是,對于“濫用職權型”的食品監管瀆職罪的主觀方面,學界則存在較大的爭議,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只能是間接故意;
第二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只能是過失;
第三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間接故意;
第四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既可以是過失,也可以是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
第五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的主觀心理態度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濫用職權的行為會發生破壞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關的正常活動,損害公眾對食品安全監管機關工作人員職務活動的合法性、客觀公正性的信賴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食品監管瀆職罪的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第九十三條的規定可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中的一種類型。長期以來,我國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存在身份論和公務論的爭議。身份論認為,國家工作人員犯罪是一種職務型犯罪,作為犯罪主體的國家工作人員必須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而公務論則認為,犯罪主體是否國家工作人員,應以是否從事公務來決定,而不問其是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資格身份;還有學者主張,應當將身份與公務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者不可偏廢,即以國家工作人員論者必須具有一定的資格身份,如果不具有資格身份,則不可能從事公務,而具有資格身份的人,如果從事的僅僅是勞務,也不是國家工作人員。
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嚴重后果”雖然是本罪的構成要件,但宜作為客觀的超過要素,不要求行為人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合同用公章還是合同章
2020-12-17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規定
2020-12-31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13企業改制上市必須選中介機構嗎
2020-12-31合并體系內的公司注銷了怎么處理
2020-12-13主債務部分還清抵押權如何處理
2021-01-14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2-26行政案件立案技巧和方法
2021-01-26夫妻欠債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殘障人士繼承房產是否需要監護人
2021-01-20勞動關系轉移函
2021-02-17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會影響征信嗎
2021-03-11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報保險需要原件嗎
2021-03-10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