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收益分配方式有哪些?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收益分配方式有:一是按照第二輪承包土地時的人口進行劃分;二是按照目前村內的所有人數進行劃分。集體土地收益一般由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民主決定,政府作出釋放監管和干預,防治出現個別基層干部或者其他強勢群體對土地收益的不當控制和以權謀私。現如今我國農村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集體土地承包到每家每戶,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土地的種植及管理,所獲經濟收入由家庭自由支配。如果是統一流轉出去,則根據承包地面積進行比例劃定,然后分配收益,這個是合理合法的,大多地方都是采取這樣的方式來分配利益。
二、司法解釋
從新推出的《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表示將集體經營性資產股權量化到人就是給農民和集體資產進行“確權”。這意味著,每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就是一家股份公司,作為集體組織中的農民都是股東,集體賺的錢農民可以分紅。而且股權可以在集體內轉讓流動,未來也許可以享受股權質押貸款政策,用來做資金周轉。不過現在還在資產核查階段。此外,在最近的新政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中,村鎮集體可以通過聯營、入股或者自營的方式開發項目,然后農民可以“入股分紅”。但仍然在試點中。
目前,對于集體經濟組織收益成員分配比例,各地存在較大差異,比如:四川郫縣統一以“二八”分成作為指導性分配比例,即將不高于入市凈收益的20%用于村民分紅,剩下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分配使用。浙江德清明確村集體經濟組織入市收益統一列入集體公積公益金進行管理,收益資金作為經營性資產,以股權增值方式追加量化成員股權;村內其他集體經濟組織入市收益采取“一九”分成,10%作為村集體提留,其余在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間公平分配。總的來看,集體提留主要用于相關村、組集體社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福利事業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務開支,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統一管理和監督。
對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收益的根本問題,一般是涉及到農村集體土地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收益問題,目前主流的分配方式是根據土地使用權的分配權屬來進行收益分配,但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土地股份制改革,如果相應的政策得到落實,將有可以更加規范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收益問題。
集體土地租賃使用權轉讓機制是怎樣的
集體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集體土地征收政策的賠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政部門作為出資人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2021-03-07涉外離婚時房產應該如何分割
2021-01-06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如何處理
2020-12-11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流程怎么走
2021-01-19企業改制后是否需要建立新賬
2021-01-06已經注冊的禁止地名有效嗎
2020-12-31商標權轉讓程序是怎樣的,要多少錢
2020-12-24如何注冊專利
2021-03-09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別
2020-12-05協議離婚財產分割是否有效
2020-11-18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如何書寫保險理賠申請書
2021-01-10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暴雨致機動車發動機損壞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