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五種情形,勸酒者或者有過錯的同飲者需要擔責。
1、勸酒致飲酒人傷亡,組織者、勸酒者、同飲者是否有責任?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勸酒人應當對飲酒人酒量和承受能力作出符合常理的必要判斷,并給予飲酒人必要勸阻的注意義務。如果沒有盡到注意義務,造成飲酒人傷亡的,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組織者、勸酒者、同飲者均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作為共同飲酒、就餐者,在同桌人飲酒后如果未盡到完全的安全提醒、護送義務,飲酒者發生意外的,那同飲者也存在一定的過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然而,主要責任應由受害人自己承擔,比例約為60-70%。組織者、同飲者、勸酒者承擔次要責任,為30-40%。
2、勸未成年人飲酒導致嚴重后果的,又該承擔怎么樣的責任?
勸未成年人飲酒,分兩種情況:如果飲酒者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10歲以上,18歲以下),由此導致的后果,勸酒者承擔次要或同等責任。如果飲酒者是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10歲以下),勸酒者承擔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
3、如果對方原來就患有疾病,酒后誘發身亡的,責任又該如何承擔?
道理同上,勸酒者承擔次要責任。如果明知對方身患疾病不能飲酒,仍再三勸酒,勸酒者的過錯加深,需承擔同等責任。
4、酒后進行駕車、游泳、劇烈運動未加以勸阻的,勸酒人和同飲者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如何才算盡到“勸阻義務”?
如果沒有盡到勸阻義務,仍然承擔次要責任。盡到“勸阻義務”,例如明知對方要開車,就不能默許對方飲酒;明知對方喝了酒,就要阻止對方不開車,找代駕或送其回家直至交付其同住家屬。
5、沒有把醉酒者安全送達,如把對方送到小區門口,在上樓過程中摔傷,各方又如何承擔責任?
勸酒者應當承擔妥善安置和救助醉酒者的義務;如果撒手不管,則構成不作為的違法行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于造成的損害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某理發店老板張三組織大家吃火鍋,包括小紅在內一共6人。當晚8時,醉酒后的小紅來到理發店休息。小紅母親張女士電話得知,小紅喝了酒。不久,小紅男友李四趕來,但小紅不想走。無奈之下,李四把小紅送到自己開的商鋪內休息,并向張女士保證第二天上午8時將她送回家。
第二天上午,不省人事的小紅經搶救無效死亡,醫院診斷死亡原因為急性酒精中毒。于是小紅父母將與小紅一同喝酒的5人及小紅男友告上了法庭。法院審理后認為,張三作為活動組織者負有提醒、勸告乃至照顧等義務,應承擔20%的責任;兩名成年人參與者小唐、小羅只是參與了聚餐飲酒,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有過錯;另兩名是未成年人,其主觀上不存在疏忽大意之過失,不擔責。李四答應第二天送小紅回家,在護理過程中沒有密切關注,承擔20%的責任。最終法院判決張三和李四各賠償2.7萬多元。
因此,酒雖好,但喝好就好,切莫貪杯、勸酒,請大家文明飲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眼睛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5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虛假簽名擔保合同的效力
2021-03-01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房產評估基本的流程
2020-12-22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有病史員工可否簽免責合同
2020-11-15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保險人如何計算保險額
2021-02-20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不買不計免賠的情況
2021-02-09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21商業三者險與交強險區別
2020-11-30保監會就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征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08探析保險法中的自殺條款(上)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