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止犯的處罰原則是怎樣的
我國《刑法》第24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1、對中止犯必須從寬處罰,是我國刑法關于處罰中止犯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原則。因此,不論犯罪行為的性質如何,也不論犯罪行為造成的現(xiàn)實危害怎樣,只要構成中止犯,就必須對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2、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因為中止犯既然自動放棄犯罪,表明其主觀惡性大為減少;沒有造成損害,說明客觀上對社會沒有造成危害,從而應當免除處罰。這樣做,可以鼓勵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懸崖勒馬,因而有助于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
3、對于中止犯,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因為造成損害,說明行為人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所以不應免除處罰,而應當減輕處罰。
二、犯罪中止的種類
1、預備中止和實行中止
行為人在犯罪預備的過程中,著手實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實施犯罪行為的,屬于預備形態(tài)的中止。當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在實行犯罪過程中中止犯罪行為的,是犯罪實行形態(tài)的中止。
例如,甲攜帶兇器去殺乙,路上遇到幾名治安聯(lián)防隊員,治安聯(lián)防隊員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來甲內心悔悟,打消了殺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著手實行殺人的行為。甲的行為構成預備階段的中止。
實行階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實行過程中,自動地中止了實行行為。
例如,甲在殺乙的過程中,見乙痛苦的慘狀產生了憐憫之心,中止了殺人行為。甲的行為構成實行階段的中止。
2、終了中止和未終了中止
實行終了的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實施完畢犯罪行為,但在犯罪結果出現(xiàn)以前,行為人自動有效地避免犯罪結果發(fā)生的行為。
未實行終了中止,是指行為人在犯罪的實行行為尚未實施完畢時中止了犯罪行為的實施,當然也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fā)生。
例如,甲想去某倉庫行竊,之前甲去倉庫周圍“踩道”,決定行竊及出庫路線。某夜,甲按照事先觀察好的路線進倉庫行竊,在搬東西時,碰到了堆放在倉庫中的水桶,水桶發(fā)出巨大響聲。甲驚慌,急忙逃走。甲的這種行為屬于盜竊犯罪的中止形態(tài)。
犯罪中止跟犯罪未遂不是一個概念,犯罪中止要滿足一定的法律條件,首先是犯罪人是自己真誠悔悟的,然后良心發(fā)現(xiàn)而停止的犯罪;或者是因為在犯罪中,由受害人或者是第三者勸說自己主動放棄的行為;再或者是因為害怕被判刑而停止的犯罪。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法律規(guī)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直接訴訟的被告
2021-02-05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單位裁員怎么計算失業(yè)補償金
2020-12-14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哪些情況產品質量責任險不負保險責任
2020-12-01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guī)定
2021-02-12意外保險哪些人不理賠
2021-03-09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保險合同能否凍結
2021-03-05保險對方車主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1保單是否可以轉讓,轉讓保單需要經過保險人的同意嗎
2021-01-14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0-12-14工商局工作人員值班期間死亡,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1-01-22保險代理人可以全權代理保險人嗎
2021-02-09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否解除合同?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