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限制刑事責任能力辯護詞的主要結構是什么?
(一)標題。可寫“關于×××(人)××××案的辯護詞”。
(二)前言
交代辯護人的合法地位。同時簡要說明辯護人事前進行了哪些工作,如查閱案卷,了解案情,同在押的被告會見或通信等(多限于律師)。在前言的最后,可概括說明辯護人對此案件的基本觀點。如認為公訴人指控被告的犯罪事實不能成立,或定罪不當,等等。
(三)辯護理由
這是“辯護詞”的主體部分,從事實上、從法律上、從被告的認罪態度上提出辯護理由。具體可從分析公訴人所提出的被告的犯罪事實是否能成立等方面提出辯護理由;或者運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提出意見,針對起訴書中提出的罪名發表意見;認罪態度主要是根據黨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提出可以從輕的理由。
(四)結尾。歸結辯護理由,提出有關判處被告的建議。
(五)寫明辯護人姓名,并注明具體日期。
二、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的處罰標準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標準的辯護詞不會直接開始闡述辯護理由的,如果辯護人自己都沒有詳細的了解過本案的一些實際情況,就開始在辯護理由當中胡說八道的話,這樣的辯護方案不僅不會被采納,而且還會給法官造成非常惡劣的印象,對給犯罪嫌疑人的量刑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有哪些
無刑事責任能力可否認定正當防衛行為
刑事責任能力年齡劃分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污染物生產者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020-12-03醉酒駕車判刑多長時間?
2020-12-21銷售圖書是否需要出版社授權書
2020-12-28一般保證
2020-11-09如何認定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
2021-01-20非法同居與重婚的區別
2020-11-17如何認定交通事故工傷
2021-03-02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擔保合同的管轄異議怎么寫
2021-01-25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商家銷售舊貨應否承擔質量責任
2021-01-26飛機延誤賠償哪里領
2020-12-02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抗辯權保險法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5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新保險法增加哪些規定
2021-01-05股東可以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嗎
2021-02-25按份共有的拆遷怎么賠償
2020-11-24公租房拆遷:有戶口就有拆遷補償
2020-12-03農村空心房拆遷補償最新標準,拆遷一平米補償多少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