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傷重死亡刑事責任怎樣認定
正確認定和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對于刑法理論研究和司法操作都大有裨益的。實踐中發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色色,我們認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應當分別作出相應的定性和處理。
(1)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處罰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但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2)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為了逃避處罰,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顧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主觀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與被害人的死亡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罪論處。
(3)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重傷,即使及時搶救,受害人的生命也無法挽救,行為人為逃避責任而逃逸,對死亡結果的發生聽之任之,行為人的逃逸行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并無原因,不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但沒有致人死亡的情形。
(4)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受重傷或輕傷,不具有死亡的現實危險性,被害人因行為人的逃逸未得到及時搶救而死亡,行為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可能是間接故意或輕信能夠避免,但構不成間接故意殺人,逃逸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
(5)行為人肇事后逃逸,被害人不具有死亡的現實危險性,被害人在被搶救途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其死亡,行為人與被害人死亡系其他因素介入,行為人的責任已轉移到其他因素的責任范圍中,行為人對死亡結果不負責,只對其肇事行為負責。
(6)行為人肇事后,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的,可分為以下二種情況: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訓,而忘記其他義務導致再次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為人的兩行為均構成交通肇事罪。其二行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盡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顧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導致多人死亡,主觀故意由過失轉化為故意,其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屬于危害公共安全,對行為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7)行為人肇事后,下車搶救被害人,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如將被害人放在不易被發現的地方,自己駕車逃跑,使被害人處于無法得到救助的環境中,主觀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傷亡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上述問題進行的解答,已經很清楚表明,交通肇事逃逸,而受害人傷重死亡的,如果逃逸行為與受害人死亡沒有直接關系的,不能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警察能否與外國人結婚,其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寬帶賬號密碼是否屬于“公民個人信息”
2021-01-11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要求回避應該提交什么材料
2021-03-16合作關系是否可以有競業限制
2021-01-25外聘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離婚后還要計生考核嗎
2021-01-15欠招行5萬逾期1年怎么處理
2021-02-18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勞動鑒定的一般程序
2021-02-24被動物咬了該如何維權
2020-12-10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保險經紀人的經營業務指的是什么
2021-01-17合同訂立當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擔不擔責?
2020-12-21此人身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4駕車撞人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