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確定某個人是否需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除了客觀上造成的傷害外,還需要對其主觀上的心態加以考慮。眾所周知,犯罪的主觀心態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那么犯罪故意和過失的種類分別是什么?今天,小編就為您整理了如下內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犯罪故意和犯罪過失的種類分別是什么
一、犯罪故意的種類分別是什么
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認識因素: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明知自已行為的內容與危害性質、明知會發生某種危害結果、某些犯罪還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刑法規定的特定事實);意志因素:希望這種結果發生。
2、間接故意:放任。
3、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的區別:兩者的認識因素相同。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明知的可以是行為必然發生的危害結果也可以是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而間接的只能是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
4、間接故意的發生:一是行為人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的意圖而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二是行為人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危害結果的發生。
故意的認定:
1、要將犯罪故意與一般生活意義上的故意區別;
2、要將犯罪故意與單純的認識或者單純的目的相區別;
3、要將總-同與分則的明知相區別;
4、要將俁理推定與主觀臆斷相區別。
二、犯罪過失的種類有哪些
1、疏忽大意的過失: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前提是行為人能夠(應當)預見。應當預見的內容是:法定的危害結果。
2、過于自信的過失:已經預見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的心理狀態。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有認識的過失,而疏忽大意是無認識的過失。
3、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區別:相同:兩者都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區別:(意志上)間接故意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結果的發生符合行為人的意志,過于自信的過失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結果的發生違背了行為人的意志;(認識上)間的主觀上考慮避免結果的發生,客觀上也沒采取的措施;過于自信過失則考慮到可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用語上),一個是明知,一個是預見。
過失的認定:
1、認定疏忽大意的過失應當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2、認定過于自信的過失:不能將合理的信賴認定為輕信能夠避免;不能將遵循了行為規則的行為認定為過于自信的過失。
根據以上內容可知,對犯罪故意、過失的劃分界限還需要實務中的不斷審查,并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加以判斷。主觀心態決定嫌疑人最終是否擔責,也是此罪與彼罪的界限。所以,專業人士的幫助是十分有必要的。律霸網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裁定書和判決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26商家價格欺詐欺騙消費者怎么處罰
2020-11-27醫療事故調解協議書范文
2020-12-20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勞動仲裁的時效怎么規定
2020-12-22車輛損失險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13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保險合同成立疑難問題研究
2020-11-26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交通保險最多賠多少錢
2020-12-14保險理賠糾紛訴訟時效應該從何入手
2020-11-28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的索賠
2021-01-30財產保險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