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犯罪要負責嗎?
根據《刑法》第18條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院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根據該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這種精神病人是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對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要確認他是完全無刑事貿任的精神病人,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標準:
(1)醫學標準。即他在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時是處于精神病狀態之中,而且正處于發病期而不是緩解期和間歇期,實施危害社會的原因是由于有精神病所引起的。。
(2)心理學標準。即由于行為人有精神病而使他完全喪失了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是否符合這兩個標準,即是否同于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這要經過法定程序鑒定確認、即依法進行司法精神的鑒定。
2、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間歇性的精神病人處于間歇期,沒有發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所以他們在間歇期間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構成犯罪,應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這種精神病人一般是間歇性的精神病,精神病發作的時候沒有刑事責任能力,而沒有發作的時候則相當與正常人,這個時候犯罪當然要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對于是否有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當然也需要精神病鑒定機構的鑒定結論來審查判斷。
3、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又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或部分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情況、他們是介于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他們犯了罪應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于這種病人,在犯罪的時候是有一定的刑事責任能力的,但是他的刑事責任能力在那個時候是不完全的,反應在處罰上來,則當然可以對其適用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怎樣量刑
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通過律霸網小編回答了精神病人犯罪是否要負責的問題,相信你對這方面有了新的了解和新的認識。其實實踐中,到底精神病人犯罪要負責嗎?此時需要看具體精神病人的情況是怎樣的,需要經過專業的鑒定之后才能確認。而要是屬于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此時即使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也是不用實際負責任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的法律認定條件
2021-01-28手腕功能鑒定評殘
2021-01-22不屬于填報贍養老人支出條件范圍
2021-01-14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有哪些
2020-12-14個人房屋抵押貸款還不上該如何
2021-02-25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原告張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1-01-17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車險理賠需要帶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30可以提前取出養老保險金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