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刑是一種較輕強度的刑罰執行方法,因此適用的對象也只能是犯罪情節輕微,社會危害不大的普通刑事犯罪分子。這類犯罪分子大多主觀惡性不大,事后能及時認識罪行,適用緩刑完全能夠起到教育、改造的作用。我國刑法也明確規定了緩刑適用的對象為被判刑罰較輕刑種(拘役、有期徒刑)和較短刑期(不超過三年)的犯罪分子。而對于主觀惡性深,社會危害性大的嚴重刑事犯罪分子,被判處的是較重刑罰,刑期也是較長的。適用執行強度較輕的緩刑,根本達不到懲罰犯罪分子的目的,因而不能適用緩刑。
(二)緩刑的適用范圍
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緩刑適用的范圍。這個范圍內的犯罪人員的罪刑與緩刑執行是相適應的,通過緩刑的執行,讓他們在社會監督之下進行改造有利于犯罪人員的家庭穩定,有利于促進犯罪人員更好的改造。還可以讓他們創造出物質財富,避免大量捕人,有利于節約司法資源。這也體現了刑罰經濟原則。
(三)緩刑的適用條件
1、緩刑適用的實質條件。我國刑法規定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不至于再危害社會是我國緩刑適用的實質條件。這也是法官在審判過程中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據。認定犯罪人將來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主要根據兩方面:一是犯罪情節,二是悔罪表現。③
2、緩刑適用的客觀條件。犯罪情節是犯罪行為發生時客觀存在的狀態,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不可能再改變。這種行為狀態對社會危程度的輕重客觀性較強,容易被法官認識,同時也是犯罪構成的重要要件、司法實踐中考慮相對較多的因素和司法活動中必須查明的情況,因而用犯罪情節這一客觀存在的條件衡量是否適用緩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司法實踐中也易于操作。只要犯罪情節輕微就可以考慮適用緩刑。
3、緩刑適用的主觀條件。犯罪行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犯罪行為人對這些客觀事實持何種態度,有何種表現是刑事審判活動中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據。只有犯罪分子真正認識到犯罪行為的危害性,并有消除這種危害性的主觀愿望和客觀行為表現,才能說明犯罪分子已從中汲取了教訓。這對犯罪分子進行教育、改造有著直接的、積極的影響。因而悔罪表現這一主觀因素可以作為評判刑罰執行方式輕重的依據,決定著是否適用緩刑。
4、緩刑適用的身份條件。即罪犯人身方面的限制。我國刑法第74條規定,“對于累犯,不適用緩刑。”,因為累犯成立的本身,已經表明罪犯自身惡性很深、屢教不改,當然不能再適用緩刑。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才能做到合法轉租
2021-01-22行政機關賠償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10欠款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15不能忽視的購房小常識有哪些
2021-01-11放棄房屋所有權如何辦理
2020-12-19欠招行5萬逾期1年怎么處理
2021-02-18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合同糾紛: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1-01-29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保險公司依據格式條款拒賠無效嗎
2021-02-21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1-01-04魚塘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26土地轉讓的期限是多久
2020-12-07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