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逃逸輕微傷行政處罰程序是什么?
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交通管理部門必須對案件情況進行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案件調查人員在初步調查結束后,認為案件事實基本清楚,主要證據齊全,應當制作《交通違法行為調查報告》,提出處理意見,報送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查。
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對《交通違法行為調查報告》審核后,認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制作《交通違法行為通知書》,送達當事人,告知擬給予的行政處罰內容及其事實、理由和依據,并告知事人可以在收到該通知書日起三日內進行陳述和申辯。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哪些?
在理論上,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是有離開現場的客觀行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實踐中,交通事故當事人在事故發生后,為了逃避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離開事故現場,沒有積極履行搶救傷者和財產、向交通管理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事故情況、在現場等候處理等交通法規所規定的義務,以此作為判斷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可以將如下情形界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行為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行為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在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的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3、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4、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5、行為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6、行為人離開事故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對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為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夠主動到交管部門或其他公安部門投案并如實交待犯罪事實,且等待接受處理的,根據中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仍然可以認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綜上所述,發生交通肇事導致人員輕微傷的,如果當事人逃逸,則觸犯了法律,其將受到嚴厲處罰。如果是行政處罰,由交警部門執行,對其治安拘留、辦理吊銷駕駛證手續,出具罰款通知單并告知其繳納。如果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在規定期間內可以提出復議。
摩托車肇事逃逸要承擔什么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是全責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私下協議書起法律效力嗎
2021-01-30開發商在建工程抵押可以預售嗎
2021-03-13個體戶與個人獨資企業的差異
2021-03-15破產清算后還有債務怎么辦
2021-03-22軍婚怎么樣才能離婚
2021-01-12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小區衛生差可以拒交物業費嗎
2020-12-29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后果如何
2020-12-31配偶是否承擔另一方的擔保債務
2021-03-21合同訂立的形式有哪些,簽訂擔保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1-23關于虛假訴訟案件原審原告在再審期間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2020-12-16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我國法律對勞動爭議仲裁管轄權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29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保價運輸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