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殺人逃逸怎么判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它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觀要件
(1)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2)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3)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3、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
4、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犯罪行為人在做出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后,沒有對其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采取相應的救濟措施而逃跑,還不自首或者是抗拒公安機關抓捕的,這中行為在中國刑法中是屬于犯罪行為性質極其惡劣的罪行之一,所以,對于故意殺人逃逸,應當判處死刑、無期徒刑。
怎么判斷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
故意殺人罪量刑標準
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百姓能告法院嗎
2021-02-21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是省還是市制定
2020-11-23政府制定律師服務收費是否要實行聽證程序
2020-12-31立約定金可以退嗎
2020-12-15民間借貸判決生效后下一步怎么辦
2021-02-04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0-11-29什么是合同解除權
2021-01-13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設立公司規章制度時注意什么
2021-02-23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它的保險金又是怎樣給付的
2021-02-03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什么意思
2021-01-20集體林地承包有關政策有哪些
2021-02-26土地承包權可以繼承嗎,可以贈予嗎
2021-02-22拆遷安置時,村集體獲得的賠償如何分配
2021-02-052020年拆遷補償中山市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如何填寫拆遷公房回遷安置證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