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農轉非”的農村集體土地補償糾紛,對于這一點有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發[1993]11號)、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通知》(中辦發[1997]16號”),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若干政策措施》(桂發[1994]4號)、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通知>的通知》(桂辦發[1997]53號)、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通知》(桂政辦發[2001]191號”等政策、法規規定的精神。主要涉及到1、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2、提倡“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性規定;即對于不屬于全家遷入設區的市的農戶,發包方不得隨意收回“農轉非”農戶的責任田。當然如果經過發包方與承包方協商一致同意承包方自愿退出責任田的依法予以準許。
另一種觀點認為:
對于法律法法規、政策的適用問題,如果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適用,如果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則參照有關的政策進行適用。我區的地方法規《廣西土地管理實施辦法》第21條第1款的規定:“使用集體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集體土地所有者收回土地使用權,另行安排使用:1、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后,其承包的責任田(地)、水面和自留地、自留山以及拆遷住宅后騰出的宅基地。……”這個法規是1992年8月29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的地方性法規,因為有了地方法規,且廣西屬于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地區,故中央的“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規定不適用民族自治地方,如有地方法規規定,集體土地所有者可收回土地使用權。
我們認為:首先,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任意收回土地是《土地承包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國家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行物權保護。已確權給農戶的土地,只有當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時,才可由發包方收回。除此以外,集體土地所有者作為發包方也無權收回確權土地。其次,農戶在承包期內雖然可以自愿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但必須具備法定形式要件,即承包方應當提前半年以書面形式通知集體土地所有者。因為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是件大事,應當非常慎重,必須采取書面形式。
隨著《土地管理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頒布實施,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再次得到法律的確認,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收益得到了法律的保護。《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條規定,“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第五十八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擅自截留、扣繳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的,應當退還”。既然法律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主張土地權利出讓者的利益要在經濟上得到體現,那么為什么農民在退出集體時,也就是說,當農民放棄成員權時反而在經濟上得不到一點體現呢?(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第二十九條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可以自愿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應當提前半年以書面形式通知發包方。承包方在承包期內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內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從上述兩項條款可以看出,《農村土地承包法》著重要強調的是發包方收回承包地的權利和遷入城市居住的農民返還承包地的義務,以及退地農民再次享有承包權時的限制條件,恰恰忽視或回避了退出成員權農民的利益補償問題。從理論上說,如此立法既有悖于法律所強調的公平公正的原則,也違反了經濟學中最基本的理性經濟的假設。
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征用補償依據問題
該案例引起糾紛的首要問題是村集體對征用土地的補償依據不明確。如果能夠明確土地征用補償的依據,其分配補償的條件也將明確,其他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1、什么是土地征用補償
土地征用系指國家因進行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的需要,對非國家所有的土地進行強制有償的征購和使用,目前主要體現在國家對集體土地的征用上。土地征用補償是指行政主體的合法土地征用行為使被征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遭受到特別損害,由國家承擔補償責任的制度。從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出,土地征用補償是針對“被征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遭受到特別損害”而給予的,也就是說補償的是因失去土地而遭受的損失。
2、世界各國的土地征用補償規定
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土地征用補償制度,對給原土地權利人所造成的損失給予相應的補償。一般來說,土地權利人可得到合理的土地征用補償大致包括兩部分:一是土地征用費,相當于征用土地的價值,是土地所有權的經濟實現;二是土地補償額,是對因征地而造成的經濟及其他損失的補償。當然,各國的土地征用補償制度不盡相同。如美國財產法規定不僅補償被征土地現有的價值,而且考慮補償土地可預期、可預見的未來價值;同時,還補償因征用而導致相鄰土地所有者、經營者的損失,充分保障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土地征用在美國被稱為“最高土地權的行使”。英國的土地征用補償以愿意買者與愿意賣者之市價為補償的基礎,補償以相等為原則,損害以恢復原狀為原則。德國的土地征用補償范圍和標準為:①土地或其他標的物損失的補償,其標準為以土地或其他標的物在征用機關裁定征用申請當日的移轉價值或市場價值;②營業損失補償,其標準為在其他土地投資可獲得的同等收益;③征用標的物上的一切附帶損失補償。日本的征用損失的補償則是以個別支付為原則。
上述國家的土地征用補償規定都比較具體、清楚,土地征用補償是因征地而造成的經濟及其他損失的補償,是土地所有權價值的體現,其補償的依據與是否參與公益事業無關。
3、我國土地征用補償的規定
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我國這種“相應補償”或“適當補償”的規定,雖然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而且比較概括,但其補償的依據是很明顯的,那就是補償原土地的損失。
由此可見,土地補償費是國家征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時直接對土地支付的補償費用,其實質是對土地收益的補償,并非是對參加公益事業的補償。我們在進行補償分配時,不能脫離土地,必須是與土地有關系的人和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建筑工程轉包違法嗎,轉包怎么處理
2021-02-13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有哪些
2020-12-21公務員加班費規定
2021-03-06律師函可以拒絕簽收嗎
2021-03-14交通事故死亡索賠訴訟要什么時候起訴
2021-01-14扣押勞動者工資作為保證金的勞動合同無效
2021-03-18新三板定向增發規定
2021-01-06貴陽南明區組織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鑒定,開展對棉花、毛絨、繭絲、麻類纖維質量公證檢驗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24雙倍賠償金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9勞務用工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6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哺乳期員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保險公司應在多長時間內賠錢
2021-03-17山林被征能辦失地保險嗎
2020-12-17對保險人解除合同的限制
2020-12-23退機動車保險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31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