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一般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以下幾類:(1)虛假行為。指經營者通過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或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擅自使用他人商號及其他含有不實成分的手段,損害競爭對手的行為。(2)商業賄賂。指經營者在經營中采取秘密的手段向交易相對人及其工作人員提供個人收入或其他報酬的行為。主要包括提供和接受暗回扣。(3)虛假宣傳。指經營者通過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產地等做引人誤解的宣傳,足以產生不良市場效果的行為。(4)侵犯商業秘密權。指行為人以各種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包括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述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違反約定或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5)有獎銷售。指經營者以提供物品、金錢或其他優惠的可能性作為激勵,推銷商品或服務的行為。(6)欺騙性定價。指經營者利用虛假的或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
【相關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五條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第八條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帳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帳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
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帳。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醫療欺詐,醫療欺詐行為應該向哪里舉報投訴
2021-02-27交通事故鑒定費是不是保險公司出的
2021-01-23婚后獨自買房如何才能算自己的個人財產
2020-12-19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拆遷款糾紛繼承人怎么分割
2020-12-25勞動合同過期是否有效力
2021-03-05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外包的意義
2020-12-16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干活慢會被辭退嗎
2020-11-29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人身保險內容有哪些
2020-12-04法律對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從保險法修改看保險消費者利益保護有什么
2021-03-13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