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開荒地土地補償費應當歸村集體所有”的觀點
首先,從補償款的性質來看。土地補償費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消滅的補償,應歸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所有。開荒地屬于集體所有,開荒者僅享有承包經營權,土地被征用后,土地補償費當然歸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開荒者作為承包經營權人,其權益已經從青苗補助費中得到補償。
其次,從法律法規的規定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于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下列事項應當依照法定程序經本集體成員決定:……(三)土地補償費等費用的使用、分配辦法;……”雖然該二百六十一條未明確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根據該規定的立法本意,土地補償費應歸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倘若歸承包人所有,物權法則不必規定土地補償費由集體成員決定其使用和分配。《海南省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自治組織沒有條件調整數量與質量相當的土地給被征地農民繼續承包經營的,土地征地補償費應當按照不少于70%的比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民。”根據其立法本意和司法審判實踐,該規定針對的對象應當理解為“家庭承包地”,不包括“其他方式的承包地”,比如開荒地。
最后,從三亞的地方性規定看。2013年3月25日,三亞市人民政府印發的《三亞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管理規定》第三十二條規定:“征收取得村集體其他土地承包權的土地,其征地補償費(含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原則上歸村集體用于發展集體經濟、村莊建設或發展公益事業。對于被征收土地投入開荒和承包經營促進土壤改良的農民或經營者,村集體可支付一定比例的安置補助費,其支付比例須經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村民代表會議2/3以上的代表同意決定。”這一條明確規定,對于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其被征收后的征地補償費(含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原則上歸集體所有。
二、持“開荒地土地補償費應歸村集體和開荒者共有,村集體占較大比例”的觀點
對開荒地土地補償費分配,應遵從法律的規定,同時兼顧國家優惠政策和特定歷史原因妥善處理。
特定歷史時期,國家鼓勵村民開荒拓荒,并將村民開荒所得的土地無償供給村民經營使用。從雙方形成的事實來看,村集體鼓勵村民開荒,村民不需繳納土地承包金,無償使用土地,并獨自享有因經營土地帶來的收益,村集體與村民之間事實上成立了不定期的承包合同法律關系。但無論村集體與村民之間形成的定期承包荒地合同還是不定期承包荒地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的規定,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民集體所有,開荒人(村民)對開荒的土地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因此,村集體土地被征用時,土地補償款當然歸村集體所有。但是基于公平、合理原則,村民長期耕種使用該土地,為開荒地投入大量的資金,并辛勤勞作、管理,較好地保護土地資源,大幅度提高土地生產能力。村民獲得補償的權利不是基于對土地的所有權,主要是基于對土地的投入而帶來地力的提高。《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承包方對其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流轉時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從立法意圖上看,該條規定可以理解為承包方承包經營期間對承包地有較大投入,使承包地的使用價值有了較大改善和提高的,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流轉時有要求獲得相應補償的權利。因此荒地被征用時,對承包荒地的村民也給予補償,但這種補償應當是適當的、合理的。既符合199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治理開發農村“四荒”資源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關于治理開發荒地成果要給予合理的補償的規定,又符合200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第三條規定之精神。
總之,開荒地被征用后,除村集體有權享有補償款分配權益之外,作為荒地承包的村民也應得到適當的補償。可參考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目前的耕種情況、投入的損失等進行補償。
三、持“開荒地土地補償費應歸村集體和開荒者共有,開荒者占較大比例”的觀點
一是國家政策及法律鼓勵開荒,保護開荒者權利。鼓勵開荒、保護開荒者權利的政策由來已久,但都是原則性規范。1963年8月5日財政部轉發國務院《關于農村人民公社和社員自留地、開荒地免征農業稅問題的批復》,該批復證明國家為鼓勵開荒,免征開荒地的農業稅。1963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幾個問題的意見》規定,社員個人侵占集體土地及開荒地等,應當予以制止,令其歸還原主,其所用工本費,可協商解決。可見,即使是侵占的土地,也有工本費的補償。1996年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治理開發農村“四荒”資源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實行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政策,并規定了“四荒”地上物歸治理者所有,新增土地的所有權歸集體,在協議限期內治理者有使用權,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1998年《土地管理法》僅對國有荒地的使用需要批準作出規定,對農村集體所有荒地未作出規定。現行2004年《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開發未利用的土地;適宜開發為農用地的,應當優先開發成農用地。國家依法保護開發者的合法權益。”從上述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的規定可以看出:一是國家鼓勵開墾荒地的政策從建國以來從未改變;二是對開墾荒地的保護政策從無到有,從不規范到逐步規范。然而,仍然對具體的權屬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荒地開墾者權益的侵犯以及糾紛的日益增多。
二是造成開荒地權屬糾紛的原因均非出于保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
歷史上開荒并實際使用至今的開荒者,特別是經過兩輪土地承包未改變狀況的,即使未經批準也未簽訂合同,也應認定實際承包關系成立。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土地用途、市場價格、開荒者投入資金精力多少、開荒后使用土地期限、承包金繳納情況以及當地經濟狀況等綜合因素,對荒地開墾者進行適當補償。
其實這個問題在當前的法律中還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依據上述的三種不同的觀點,大家應該知道彼此的分歧點在哪里,可以加以借鑒。
?中華人民共和國征地拆遷補償暫行條例
?征地拆遷流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方接到交警通知要求來調解對方不來怎么解決
2020-12-12合同無效能否按照違約條款進行賠償
2021-03-09浮動抵押是什么?浮動抵押與常見抵押有什么不同
2020-12-08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食堂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該接受如何處罰
2021-02-11職業病可以自己去鑒定嗎
2021-03-13擔保合同如何履行
2020-12-15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內容
2021-01-02人壽保險合同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26荊門市消委會點評保險合同
2021-02-25荊州市交通事故賠償律師: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15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9土地流轉給個人可以嗎
2021-01-02征收中的“拆遷補償方案”究竟能不能訴
2021-02-28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包含哪幾個部分
2021-02-05博羅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3房屋拆遷補償不合理可以采取怎樣的救濟措施
2020-11-12拆遷安置房可不可以在樓市進行買賣
2021-02-28面對強勢拆遷方,被拆遷人如何維權
2021-01-19高層拆遷的話怎么賠償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