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86條是說:“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71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發現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70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
筆者認為第二款和第三款看似十分嚴密,但它們之間顯然有所疏漏:第二款講“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而第三款是針對“在假釋考驗期限內……”。
介于“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與“在假釋考驗期限內……”之間的那段時間,即在假釋前判決宣告后在監獄的那段時間里犯罪,當時沒有發現,后來在假釋期間才被發現應該如何計算刑罰沒有相應的條款加以規定。
雖然筆者尚未發現這樣的一些典型案例,而且筆者也相信監獄有高水平管理。但是立法總是應該從最壞的角度思考,嚴密法網———犯罪分子再服刑期間完全有可能偷竊、協助他人越獄等而未被發現。故筆者以為,刑法立法應該要考慮這方面內容。
那么,這一段期間內的犯罪究竟應該如何追究呢?照立法本意來看,可能會形成三種意見:
1、依刑法第70條,視為新發現的罪行,“先并后減”。因為這時所犯的罪相對于假釋這一情況已經是有所滯后,這畢竟不是假釋期內所犯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表現優良才獲得假釋機會。發現其有漏罪,犯罪人也試圖隱瞞部分犯罪,但是漏罪畢竟是既往的犯罪事實,屬于“舊賬”,對過去所犯的罪應該有所寬。
2、依刑法第71條,視為犯的新罪,“先減后并”。這是由于罪行是在宣判后所犯,相對于在監外犯罪比較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不思悔改,繼續作惡,又犯新罪,表明其難以改造,人身危險性較大,不重則難以有所遏止。
3、折中的方案。既不照第70條也不照第71條,而是采用新的折中方法計算。但是這樣比較麻煩,不易被接受。
這三種方法在處理假釋前的這段時間時都有缺陷,筆者尚想不出一個周全之策來處理,希望人大可以出一個修正案或最高院可以發一個解釋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婚老人繼子撫養還是親子撫養
2021-03-09無責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2-01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保險公司賠付拖車費嗎
2020-12-10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有什么區別
2021-03-13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1-12保險欺詐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4保險法司法解釋一有什么內容
2021-02-05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土地出讓金返還稅收有哪些
2021-01-14土地轉讓合同書一
2021-03-12土地轉讓的稅費都包括什么
2021-01-07農村臨街進行商業活動的房屋就是“住改非”房屋嗎
2021-01-13農村土地拆遷賠償款有哪些
2020-12-07如何拆遷談判能使被征收人利益最大化
2021-01-24舊城改造拆遷政策的相關規定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