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萊州肇事逃逸2020的依據是什么
萊州肇事逃逸2019的依據是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刑法》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造事逃逸的構成要素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二)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
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雖然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為了逃避法律責任,一些駕駛人在發生交通事故的時候,選擇逃離,該行為嚴重觸犯法律規定,在我國刑法上面關于肇事逃逸造成嚴重影響的,根據相關規定給予嚴厲的懲處。要知道做事不管怎樣的后果,都是需要我們由于承擔,一味地逃避只能讓案件更加的不好審理。
交通肇事逃逸交強險理賠嗎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附條件不起訴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23治安強制措施的種類
2020-12-11如何維護榮譽權
2020-12-08居間方對合同履行是否有保證責任
2021-01-24訴訟公告費由誰承擔
2021-02-08辭職了老板拖工資怎么辦
2020-12-01民事裁定管轄的規定
2020-11-09民事執行基本原則
2020-12-23開發商與業主簽的購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0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房屋長期出租是一年一簽嗎
2020-12-01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投保人在投保時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12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保險代理合同保存期限是多久
2021-02-16如何完善再保險合同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