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交通肇事罪是過失性的犯罪,交通肇事罪一般處罰較輕,但存在一種加重處罰的情形,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在我們的實踐中如何來認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為?請看律霸的小編為您解答。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如何認定:
認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把握,如下:
首先,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其次,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解釋》第3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把“逃逸”的動機僅僅歸結為“為逃避法律追究” 了,不符合客觀實際的,而且也如前文所述,它與立法本意相悖。實踐中有時發生這種情況,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在事故場受到被害者親屬圍攻,因害怕毆打報復,暫時躲避,或者在將受害者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害怕家屬毆打報復、而暫時躲避,事后又主動歸案。在交通事故發生后,被害人親屬等由于一時沖動的非理性的悲憤情緒而對肇事者實施毆打報復的情形,并不少見。
這種情況下肇事者的臨時躲避行為要與逃逸相區分,在事故現場肇事者因為害怕遭受到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親屬等人的毆打而逃離現場說明肇事后現場就有人,而且按常理,在場的人肯定會及時搶救傷者,事后又主動歸案的,肇事者并未逃避搶救和責任認定,這種行為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論處。肇事者將受害者送到醫院搶救,害怕家屬毆打報復,暫時躲避,事后又主動歸案,肇事者已履行了搶救義務,又不逃避責任,亦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綜上所述,就是對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如何認定的解答了,交通肇事逃逸的行為我們的法律是怎么規定處罰的呢?交通肇事逃逸是嚴重的犯罪行為,如果發生了致人死亡的嚴重后果怎么辦?如果您遇到了這方面的困惱,請聯系我們律霸,我們會為您分析解答。
:
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哪些行為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2017年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領取結婚證但爽約不出席婚禮巨額彩禮如何歸屬
2021-01-21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反擔保什么時候解除
2021-02-01子女未結婚贍養標準怎么算
2021-01-24一審敗訴,二審終審也敗訴該怎么辦
2021-01-06房屋繼承公證有哪些程序
2021-01-30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護理保險是什么
2020-12-15快速理賠需要報警嗎
2020-11-30保險受益權的消滅
2020-12-15代理公司未及時出保單 保險公司被判承擔理賠
2021-02-03告知
2021-02-11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拆遷時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3-06有限合伙人可以土地作價入股嗎
2020-12-29土地流轉合同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1集體土地流轉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9在拆遷區的二手房買賣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