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犯罪如何擔責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我國現行刑法規定了對精神病人、聾啞人與盲人的不負刑事責任或者從輕處理。根據《刑法》第18條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而“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不同之處:一是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二是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三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依照中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
刑事責任能力如何判斷
刑事責任能力是指什么樣的人犯了罪應該承擔刑事責任,什么樣的人雖然犯罪了卻無須承擔刑事責任,是從人的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來界定的,“辨認能力”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后果的認識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個人按照自已的意志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
具體是從人的年齡和精神狀態規定的: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能判處死刑。
4、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5、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6、又聾又啞的人和盲人,不屬于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人。但由于他們生理上的缺陷,他們在接受教育以及參加社會實踐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其辨認是非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差,所以《刑法》規定對他們的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聾啞人犯罪如何擔責”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依據犯罪情節,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等級與對應的殘疾賠償比例
2020-12-19為什么承攬人的留置權可以約定排除
2020-12-15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起訴
2020-12-15闖紅燈身亡事故如何定責
2021-03-19抵押房產銀行扣著產權證合法嗎
2021-02-17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政府拆遷司法提存的程序
2021-01-31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企業作為擔保人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3-10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定損價格有異議的理賠
2021-01-15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買保險時不如實告知的后果是什么
2021-02-27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土地承包權可以抵押嗎
2020-11-16土地出讓附著物怎么交稅
2020-12-28種植土地轉讓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