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法律沒有這方面的規定,至于家里沒有人照顧,警察會處理的。
拘留(法律名詞)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公安機關在緊急時刻對需要受偵查的人依法暫時扣押;行政拘留指將違反治安管理的人關在公安機關拘留所內,一般不超過十五天,合并處罰最長不超過二十日[1]。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行政處罰。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司法拘留
一種是指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逃避執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于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
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程序
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認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注明有關情況和理由,經部門領導審核,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拘留證》。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由檢察長決定,再送交公安機關執行;對于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同時立即辦理拘留手續。由于我國法律規定,拘留由公安機關執行。因此,對于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執行拘留時,應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拘留證》,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布對其實行拘留。然后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絕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的,執行人員應在拘留證上注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提前還部分房貸收取賠償金合法嗎
2021-01-22股份轉讓與上市公司的收購有什么不同
2021-03-03醫院開錯藥導致病危醫生是否承擔責任
2020-11-29怎么對職業病進行賠償
2021-02-24偷拍別人會被怎么處罰
2021-01-04國有獨資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0-11-24中華老字號申請需要多少錢
2021-03-17婚前財產處理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20未還清貸款的房子,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0-11-26學生在校外發生事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公司沒簽合同員工主動離職可以告公司嗎
2021-01-17公益性崗位提前多久提出離職
2021-01-31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2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保險合同成立兩年后能否以未如實告知拒賠
2021-03-08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