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證據舉證
舉證,就是拿出、出示證據,或者說拿出證據來證明某種事情、情況,是訴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的責任。
一、行政訴訟證據舉證的責任如何劃分
(1)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無正當理由不提供或不能提供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規范性文件的,不管被告出庭與否,應按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判決被告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否則,《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就形同空文。
(2)被告為應付訴訟提交了部分證據材料,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一是人民法院不能代替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進行舉證,更不能代替被告去調取證據;二是對被告所提交的證據,因被告拒不到庭,不能按法律規定程序在法庭上舉證、質證的,不能作為定案依據,只能認定其未履行舉證責任。按證據不足判決其敗訴。
(3)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在一審程序中隱瞞不利的證據,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據其情節輕重,以妨害行政訴訟處理,如給予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的拘留等處理。
二、行政訴訟被告舉證的范圍
1、被告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所謂被告應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是指被告既要就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依據舉證,又要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舉證。事實依據既包括實體上的事實,也包括程序上的事實。如有關法律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前應當舉行聽證的,則訴訟中被告應當就是否依法舉行過聽證進行舉證。法律依據則主要是指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等。
2、對原告起訴期限有爭議的,被告應負舉證責任。
3、對原告主張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行政處罰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如行政處罰顯失公平和濫用職權的合理性審查,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應當如何分配舉證責任?,F代國家一般都確認自由裁量行為不受審查,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但由于我國沒有建立行政情報公開制度,行政機關掌握的案卷材料并不能為相對人所了解,因此并不能由原告舉證。相反,行政機關卻能夠通過例舉先例,證明其行政行為符合先例,是合法、合理的行為,因此,應由被告舉證。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侵權如何賠償
2021-02-10互聯網金融是非法傳銷嗎
2020-11-09涉外商標注冊如何申請
2021-01-30解除反擔保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20出車禍能要求精神賠償嗎
2020-11-10網絡借貸合法嗎
2021-01-02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申請設立商業銀行需要的材料是什么
2021-02-26執行立案說明已經在執行了嗎
2021-01-18合同無效擔保人還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1合同約定復利計算利息到期不付可以要求支付嗎
2021-03-24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勞動爭議管轄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9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保險合同確認書后幾日填回執
2021-01-05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