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醫療過錯行為損害的是患者的身體,侵犯其生命健康權,因此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的一年訴訟時效。一年訴訟時效從什么時點起算?《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如何判定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民法通則司法解釋》第168條規定:“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法律畢竟是抽象的,而案件是如此的具體。怎樣認定“傷害明顯”、“受傷害之日”、“傷害當時未曾發現”以及“傷勢確診”呢?
所謂“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是指侵權行為發生時傷害已經清楚地顯露出來,以至于一般人憑借其認識能力就能看到或者感覺到。由此推定受害人在受傷害時就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害。例如交通事故賠償就是事故發生之日。有觀點認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應是治療終結之日,這是不符合司法解釋文義的,除非最高法院做出擴大解釋。只于受害人仍在住院、治療費用未確定,傷殘未鑒定等理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如果在侵權行為發生后,受害人存在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并且這種障礙發生在或者持續到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則訴訟時效中止。
“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包括侵權行為發生之時受害人所受傷害尚不明顯,事后才確診以及侵權行為發生后一段時日受害人才受有傷害并經確診的情形。例如,在輸血感染丙肝的案件中,患者提出自己是通過報刊了解到輸血與感染丙肝之間的關系,主張以自己了解報刊內容的時間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按上述規定應當以患者診斷出丙肝的時間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因為依據普通常識,被診斷患有某種疾病的患者會詢問患這種疾病的原因。
“知道”或“應當知道”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權利人知道權利被侵害的事實;其二權利人知道權利被誰侵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的車輛能借給別人嗎
2020-11-25房東悄悄賣房租客是否有優先購買權
2021-02-26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必須立案嗎
2020-12-09企業虛報收入如何處罰
2020-12-25經濟犯假釋流程是什么
2021-03-05合同保全有哪些功能
2021-02-25學生在學校得了重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9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意外險保額如何計算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多久未支付保險費合同失效
2021-03-01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07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法定程序
2021-02-25土方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1-03-15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有些什么
2020-12-15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5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是什么
2020-12-24公租房的拆遷補償金額是怎么計算的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