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下債權人可以扣押債務人的財產
1、按合同約定一方占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權扣押該債務人的財產。
應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債權人未按合同的約定事先占有對方財產的,不能行使留置權。
(2)如果債務人的偵務與債權人依合同約定占有的財產無關,則不能發生留置權。
(3)債務人的債務未到履行期限,也不能扣押債務人財產。因為到期不履行債務,債權人權利受到侵害,才有正當行使扣押權來保護自己權利的必要性。若債務未到展行期,債務人仍有可能在此期間內履行債務,沒有扣押的必要。
2、當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一定的財產物為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便可扣押抵押物,并可以抵押物的價值優先實現自己的債權。
應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抵押人和債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抵押合同,并應依法辦理抵押物登記。無抵押合同,債權人不能濫用扣押權,如以土地、車輛、林木、企業設備作抵押,還應向有關部門辦理抵押物登記。
(2)抵押物必須是依法可以抵押的財產,它包括抵押所有的房屋、機器、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財產。但是土地所有權、學校、幼兒園、醫院等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等不能作為抵押物。
二、如何合法、有效地討回債務?
(1)要有能夠證明債務關系存在的證據。
借條、交易合同、送貨清單、收據、銀行記錄、視聽資料等等都可以作為證明債務關系存在的證據。
(2)要有債務人起碼的信息資料。
現在公司之間的分立合并是很普遍的,不少公司借分立或者合并之機更改名稱和住所,使得債權人無法找到他們,借此逃避債務。有的公民也經常遷移住地戶籍,時間長了就查無其人。所以債權人必須注意保留搜集債務人的信息資料。債務人是公司的要保留搜集其經營證照復印件、銀行帳戶、公司法人或負責人及股東的個人信息等。債務人是自然人的要保留搜集其身份證復印件、工作單位名稱地址等。
(3)要有債務人可供執行的財產利益線索。
很多債務人往往聲稱無還債能力,事實上卻隱匿財產。對于欠債的公司,獲得其財務狀況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可以大致了解其經營情況、了解其員工的收入狀況;對于欠債的自然人,可以了解其單位的其他職工的收入狀況、了解其家庭的消費狀況。
(4)要注意訴訟時效的規定,制造、保留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就債務問題而言,就是從債務到期而對方拒絕歸還時起算。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訴訟時效中斷后,期間重新計算。
按合同約定一方占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權扣押該債務人的財產。當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一定的財產物為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便可扣押抵押物,并可以抵押物的價值優先實現自己的債權。
放棄繼承債權債務申請該如何進行?
抵押物的價值不足清償債權額時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本人現執業于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研究生學歷,有著豐富的辦案經驗,經辦過很多的民事糾紛,包括經濟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勞動糾紛、婚姻繼承、交通事故糾紛。在刑事辯護領域,也取得了很多的取保候審,緩刑,罪輕辯護等成功的案例。本人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法律實務經驗,工作中有著高度的責任感,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努力為客戶解決問題,不讓客戶多花一分冤枉錢!目前,張留紅律師有固定的合作團隊,在辦案過程可以利用一切資源為客戶尋求真正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真正做到了只要客戶委托了我們團隊的任一個律師就相當于擁有了本團隊全部律師資源,可以得到所有團隊律師的幫助,從而使客戶的合法利益最大化。
不安抗辯權體現了什么原則
2021-02-21職業病待遇包括哪些
2021-01-31老婆人在國外要離婚怎么辦
2021-01-04法院公告費收費標準
2020-12-19手機ip地址是隱私嗎
2021-03-18著作權人的種類及著作權的內容
2021-01-17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可否不鑒定
2021-01-08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犯受賄罪一般會判死刑嗎
2021-02-10男方出軌女方提出離婚,能否要求賠償
2020-12-09網絡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0-12-10宣告失蹤的鄉村醫生會被收回證書嗎
2021-03-01繼承權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3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勞動關系確定后可以工傷鑒定嗎
2021-03-03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勞動爭議案件舉證指引最詳細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