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對于惡意侵占別人的遺忘物或者遺失物都是有相應的處罰規定的,但是很多人都不能夠理解二者明明都是被遺落在特定場所的東西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定義以及處罰的程度,尤其是在針對違法者的行為上也有不一樣的規定。那么,刑法上遺忘物和遺失物有什么區別?
一、刑法上遺忘物和遺失物有什么區別?
遺失物與遺忘物的區別
(1)持有人因疏忽而完全喪失了對財物的實際控制力,且持有人通常難以回憶起財物的確切失落地點。相比較而言,遺忘物的持有人一般都能回憶起財物的確切遺失地點。因而二者的失主在喪失對財物的控制支配力的程度上是有區別的。
(2)因持有人將財物丟失于公共活動空間,任何第三人發現后都有權拾得。根據我國刑法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拾得他人遺失物的,應當歸還失主,拾得者因此而支出的費用,應由失主償還。
對于拒不返還他人遺失物的行為,應當按照不當得利行為,追究其侵權的民事責任。而對于拒不交出他人遺忘物的,則應當以侵占罪論處。之所以不能將刑法上的遺忘物擴大為包括遺失物在內,是因為無論從侵占罪立法過程還是從法律用語的規范性角度而言,遺忘物與遺失物都有其約定俗成的含義。
遺忘物的概念
《物權法》第10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關于遺忘物的規定,根據我國《刑法》第270條規定,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兩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遺忘物不等于遺失物,對于遺失物而言,如果他不歸還,可能產生民事法律上的關系,或者是道德上的譴責。
遺忘物作為侵占罪的法定犯罪對象之一,其是否包含遺失物,這仍然是我國刑法學界和實務界爭議較大的問題之一。
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對遺忘物和遺失物予以區別。遺忘物是指財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識地將所持財物放在某處,因一時疏忽忘記拿走,而暫時失去控制的財物。而遺失物是指所有人或持有人因為疏忽,偶然將其持有的財物失落在某處,以致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遺忘物與遺失物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其認為遺忘物,又稱為遺失物,是指非出于占有人或所有人之本意,偶然失卻其占有之動產,條件有二:其一,喪失須系非出于占有人或所有人之本意;其二,須為偶然喪失。
什么是遺失物
遺失物是指他人丟失的動產。換言之,遺失物并不是無主物,也不是所有人拋棄的或因他人的侵害而丟失的物,而是因所有人不慎所丟失的動產。
拾得遺失物的處理
關于遺失物拾得的法律效果,我國《物權法》規定拾得人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不能取得所有權。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以上就是關于刑法上遺忘物和遺失物的相關區別內容。綜上所述,如果說公民在撿到物品的時候是知道該物品屬于被這主人遺忘的東西就應該將其定義為是遺忘物而必須在撿到之后及時歸還,但是如果是被主人遺失且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就要交給有關部門處理了。
遺失物遺忘物埋藏物的區別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決書兩年后作廢了嗎
2020-12-11車輛劃痕險怎么理賠
2020-11-24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2020
2020-12-04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合同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1-13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是什么
2021-02-03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江蘇通州最低職工保險,職工自己需繳多少
2020-12-20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4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