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網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依舊有不少人由于在借貸之后沒有資金償還,而受到處罰,具體來說,網貸一萬不還的后果有哪些?在現實生活中,遇到資金短缺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但是網貸是存在風險的,建議各位不要選擇此種方式。
一、網貸一萬不還的后果有哪些?
1、罰利息及違約金
如果貸款不還的話,那么最先遇到的就是高額利息以及相應的違約金,如果不想要讓自己陷入到貸款泥潭當中,最好還是養成良好的還款習慣。
2、信用受損
不管是借了銀行的錢,還是網貸平臺的錢,如果出現逾期不還的現象,那么以后想要申請信用卡或是貸款就會難很多。部分人認為網貸逾期不還對自己的征信來說,沒有任何影響。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現階段網貸平臺以及央行之間有著相互連通并且加密的體系,在網貸平臺當中,也會有著一套共享的“黑名單”體系,分分鐘就能將你的信用查出來。
3、情節嚴重要坐牢
很多人都非常關心網貸不還錢后果會不會坐牢?通常借錢不還這樣的事件屬于民事糾紛,沒有上升到刑事層面。但是如果借款人拒絕執行或是有能力不還,堅決要當老賴的話,那么法院是可以追求借款人的刑事責任,過分嚴重的情節就會坐牢。
二、相關法律規定
(一)《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由此可見,債務人必須償還債務是肯定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這就意味著,有義務執行判決、裁定的當事人以及對判決、裁定負有協助執行義務的某些個人,如果有執行能力,但采取消極或者積極的方式,拒絕履行執行義務,司法機關可以依法追究其的刑事責任。
對有金錢給付的判決,如果拒不執行,申請人執行人有權要求支付判決書確定的款項外,還可以要求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按照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雙倍計算,當然,執行費用也由被執行人支付。
如果拒不執行生效判決,被執行人也會作為失信被執行人納入信用檔案中,并以信用報告的形式向金融機構等單位提供,供有關單位在貸款失信、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進行信用懲戒。這就意味著,被執行人將無法申請貸款,無法參與招投標,無法申請政府資金等等,在生活和工作上收到極大限制。
三、如何區分借貸糾紛和詐騙罪
1、行為人的主觀意圖不同。詐騙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為人在借錢時就具有不歸還的意圖。詐騙罪以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為目的作為主觀構成要件的,因此,詐騙人“借錢”只是其虛構的幌子,主觀上根本沒有歸還的意圖。而正常的借貸人在借款時卻具有歸還的意思,往往只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債務不能及時歸還。
2、行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詐騙人在借款時都會采用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的手段,導致被害人產生錯誤的認識,如虛構借款用于某種投資或營利性的活動,又如虛構自已的財務狀況,使被害人誤信其有歸還的能力。而正常借貸中,借款人往往會如實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騙的方法。
3、行為人對借款的態度不同。詐騙人在騙得財物后不會考慮歸還財物,因此在財物的使用上毫無顧慮和節制,直接造成財物的滅失,如將借款用于賭博、吸毒或個人揮霍;而民間借貸中,借款人本身具有歸還借款的能力,或者將借款用于可產生合法收益的途徑,以保障歸還借款。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知道,網貸一萬不還的后果是比較嚴重的,對于民事主體個人來說,在遇到自己短缺的情形時,不管選擇哪種方式進行借貸,都是需要在限定的期限之內,償還本金和利息的,若非如此,在借貸之后,是是受到比較嚴重的處罰的。
消費者網購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網絡侵權的類型有哪些
在互聯網上侮辱誹謗公司能構成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權可以無償轉讓嗎
2021-02-19如何提出交通鑒定費賠償申請
2021-01-28交通肇事可能受到哪些如何處罰
2021-01-18輕傷公安機關能撤案嗎
2020-11-22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撫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模板
2021-02-26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如何搜集家庭暴力的證據
2020-11-15提供格式合同一方有什么責任
2021-01-11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人怎么辦
2021-03-21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北京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0-12-03員工上班玩手機公司可以辭退嗎
2021-01-06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