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權益,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可能會因為一些原因需要進行訴訟,訴訟就需要了解相應的訴訟時效,根據(jù)我國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當事人擁有訴訟時效的抗辯權,那么訴訟時效經(jīng)過的抗辯權指的是什么呢?我們來關注下。
一、訴訟時效抗辯
訴訟時效抗辯是針對請求權是否過了訴訟時效而主張的。 訴訟時效僅適用于請求權。當事人之間不得約定延長或者縮短訴訟時效期間或預先放棄訴訟時效利益。訴訟時效期過了,當事人喪失的是勝訴權而不是起訴權,即該權利沒有了法律保護的外衣,變成了不受法律保護的裸權利。所以,權利人超過訴訟時效起訴的,法院受理后都會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二、訴訟時效經(jīng)過的抗辯權
訴訟時效經(jīng)過的抗辯權也就是依靠訴訟時效已過這一條為原由來對抗相對當事人。
訴訟時效抗辯權本質(zhì)上是義務人的一項民事權利,義務人是否行使,司法不應過多干預,這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則的根本要求。
當事人一方根據(jù)實體法上的訴訟時效抗辯權在訴訟中提起的訴訟時效抗辯是實體權利的抗辯,是需由當事人主張的抗辯,當事人是否主張,屬于其自由處分的范疇,司法也不應過多干涉,這是民事訴訟處分原則的應有之意。
因此,遵循上述意思自治原則和處分原則,在義務人不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情形下,人民法院不應主動援引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進行裁判,也與法院居中裁判的地位相適應。
訴訟時效抗辯權是顛覆性權利,義務人在法院釋明后主張訴訟時效抗辯權的,將會使裁判結(jié)果較之其不主張訴訟時效抗辯權的情形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即將導致法院對權利人的權利不予保護。
還應指出的是,在義務人無主張訴訟時效抗辯權的意思表示的情形下,如果人民法院主動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則無異于提醒和幫助義務人逃債,有違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也有違法院居中裁判的中立地位。
三、相關規(guī)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這一司法解釋對于統(tǒng)一司法尺度,公正高效審理案件,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交易秩序,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司法解釋結(jié)合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對訴訟時效抗辯權的行使階段作出了一些限制規(guī)定,如:
1、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
2、債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但對于支付存款本息請求權、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fā)行的企業(yè)債券本息請求權以及基于投資關系產(chǎn)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作了除外規(guī)定。這是因為前兩種請求權的實現(xiàn)關系到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如果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則將使民眾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3、繳付出資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否則,有違公司資本充足原則,且不利于對其他足額出資的股東及公司債權人的保護。
4、義務人關于訴訟時效的抗辯應當在一審中提出,二審提出的,不予支持。
5、同一債務分期履行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起算,即當事人約定對同一筆債務分期履行的,給付某一筆債務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起算。在對本條進行理解時應注意兩點:第一,本條是對給付分期履行債務中的某一筆債務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點的規(guī)定,而非對給付全部債務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點的規(guī)定,后者當然應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訴訟時效期間。第二,本條適用的情形是對同一筆債務約定分期履行。
6、在采取“提起訴訟”這一公力救濟方式主張權利時,最高法院認為,權利人以“提起訴訟”的方式主張權利的,由于其請求保護權利的對象為法院,故只要其向法院提交起訴材料或者口頭起訴,就應認定其向法院提出了權利主張,訴訟時效中斷,而無需等待法院受理。
而在我國這項抗辯權是不會被法院釋明的,這樣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當事人能夠更好的維護自身的權益,一般情況下,該項權利應該在一審中就應當提起,一般該項權利的提起會導致對方當事人相應的權利無法得到保護。
債權債務訴訟時效
2020年最新訴訟時效中斷的計算方法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錄制視頻添加了背景音樂算侵權嗎
2021-02-22外資企業(yè)認繳資本是否可以質(zhì)押
2020-11-25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和欠款利息是怎么規(guī)定的
2021-02-08判決后如何申請執(zhí)行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8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公司同城搬遷離職是否有賠償
2021-02-21老人遺產(chǎn)女兒能分嗎
2021-02-12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nèi)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哪些項目不列入工資總額的范圍是什么
2020-12-23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沒有考核被辭退按照勞動法補償嗎
2021-03-11司機肇事 車主擔責 保險公司付費
2021-01-12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投保人的義務有什么
2021-02-28新保險法與財產(chǎn)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釋義保險法第十七條是怎樣的
2020-11-15企業(yè)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要面臨哪些行政處罰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