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的抗辯權定義是什么,抗辯權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1.抗辯權的概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2.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及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均未對抗辯權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有我國的《擔保法》第二十條第二款對抗辯權做了明確的規定,它將抗辯權定義為:“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很顯然,這是從狹義的角度給抗辯權所下的定義。
本文將要討論的正是狹義上的抗辯權。狹義上的抗辯權即包括: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保證中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合同法中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和順序履行抗辯權。
債務人抗辯權的行使條件
債務人接到權利轉讓通知后,轉讓行為就生效,權利的受讓人成為新的債權人,享有和原債權人同樣的權利,債務人向新的債權人履行合同義務。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債務人接到權利轉讓通知后,可以行使抗辯權來保護自己的權利。
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由于債務人的抗辯權是其固有的一項權利,并不隨權利的轉讓而消滅,所以,在權利轉讓的情況下,債務人可以向做為受讓人的新債權人行使該權利。
受讓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債務人權利的行使。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包括:同時履行抗辯權、先訴抗辯權、合同撤銷的抗辯權、債權已履行完畢的抗辯權、債權無效的抗辯權、訴訟時效已過的抗辯權等。
債務人可以行使這些抗辯權對抗債權人的請求權。權利讓與后,債務人還可能因某項事實產生新的抗辯權,比如,附解除條件的合同權利轉讓后,合同規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提出終止合同的抗辯。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正確區分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
2021-03-15涉外婚姻案例實務分析
2021-02-06注冊一個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01立約定金能否雙倍返還
2021-03-18新三板定向增發的流程
2020-11-28因車禍受傷賠償標準
2021-03-14未約定逾期還款利息的,逾期利息怎么算
2021-01-01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提供虛假學歷,入職近10年還能解雇嗎
2021-02-28原公司注銷工齡怎么認定
2020-11-09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家庭財產險的保險范圍可分為哪幾類
2021-01-10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保險公司調解肇事者吃虧嗎
2021-01-28汽車保險每年都交嗎?車險到期不買后果會怎樣
2020-12-30校方責任保險與學生平安保險的區別
2021-02-14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8世紀理財:投資公告中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