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中的回避制度
1、回避適用的對象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適用回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員等。
2、適用回避的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是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如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等);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如鑒定人是本案爭議標的的所有人之一);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這里所指的“其他關系”,是指除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及與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之外的親密或仇嫌關系,足以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如審判人員是案件一方當事人的最親密的朋友)。
3、回避方式和程序
《民事訴訟法》粼5條規定,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可見我國回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并用。自行回避即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時,應主動退出該案件的審判及其他相關工作;申請回避則是僅屬于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申請,說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是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綜上所述就是律霸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我們生活中民事訴訟法中的回避制度是怎樣的一些相關法律知識,通過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知道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與案件相關的司法人員不能參加該案件的審理,這就是民事訴訟法中的回避制度。如果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小編建議大家可以咨詢律霸網,希望以上資料對大家會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處理技巧
2021-02-26沒經過業主大會選舉成立的業主委員會合法嗎
2020-11-20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延長嗎
2020-12-31著作權糾紛案件的訴訟時效
2020-12-08不動產證的房子可以買賣嗎
2020-12-19法院違法審理案件怎么找證據
2021-03-06如何認定非道路事故
2021-03-01勞動關系轉移函
2021-02-17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地役權合同模板舉例
2020-12-27集體土地拆遷賠償標準
2021-01-21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疫情期間公司放假有工資嗎
2021-01-31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保險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嗎
2020-11-12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交通車禍保險如何賠償,賠多少錢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