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債務糾紛律師費用多少錢?
債務糾紛律師收費標準:
1、一般是按照訴訟標的額的大小來計算。
涉及財產類的收費,一般是一萬元以下,收取1000元,超過一萬元不到十萬元的部分,按照5%-6%計算超過十萬不到一百萬的部分,按照4%-5%計算。這種方式要求當事人先交納代理費,即便是官司輸了,費用也不退回。
2、辦理涉及財產關系的法律事務,律師事務所經與委托人協商同意,可以實行風險代理。
風險代理收費由雙方約定,但最高不得超過合同約定標的額的30。這種付費方式,律師事務所與當事人共擔風險,如果打官司輸了,代理費就不用支付。
3、上述費用僅為律師代理費,在仲裁中花費的其他費用,如交通費、郵寄費、住宿費等費用,不論官司輸贏,都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協商律師服務收費應當考慮以下主要因素:
1、耗費的工作時間;
2、法律事務的難易程度;
3、委托人的承受能力;
4、律師可能承擔的風險和責任;
5、律師的社會信譽和工作水平等。
二、債務糾紛律師費用由誰付?
律師費通常都是委托人承擔,通俗講就是誰請律師誰付費。
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只要雙方當事人在借款合同中有約定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則在起訴或仲裁時,關于律師費的訴訟請求一般都會得到支持。
因此,借款合同雙方在擬定合同時,可將律師費列為違約賠償內容中,甚至可以將律師費的承擔方式、承擔標準也詳細列明。
在擬定這樣的違約條款時,須特別注意必須明確寫明“律師費”。
原告在起訴時須提交與律師事務所簽訂的委托合同和律師事務所開具的律師費發票作為律師費支付的證據。
但是支持的具體數量會取決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根據案件性質酌情支持,通常法院會支持“合理”的律師費用,而并非全部的費用。
由敗訴方承擔律師費的情形主要包括:
(1)、人身損害賠償、名譽侵權、交通肇事案件
(2)、法律援助案件
(3)、著作權侵權案件
(4)、商標侵權案件
(5)、專利侵權案件
(6)、不正當競爭案件
(7)、合同糾紛中債權人行使撤銷權訴訟案件
(8)、擔保權訴訟案件
(9)、仲裁案件
(10)、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
三、債務糾紛請律師劃算嗎?
如果勝訴并且把錢追回來,還是比較劃算的。
債務糾紛案件中律師作用主要包括:
1、在債權債務糾紛中,律師可以查詢債務人的有關財產線索,并向法院申請查封,避免債務人轉移財產;
2、在案件向法院起訴中需要提交起訴狀、證據材料,當事人因不懂專業知識可能會四處碰壁,律師有專業技能熟悉法院辦案流程,能專業辦理業務;
3、律師有專業知識能幫助當事人規避很多可能存在的風險 因此,這也是為什么律師行業存在的原因;
律師是把畢生的精力都用來研究法律和案件,律師以其職業的敏感能準確地判斷你所要解決問題的“癥結”,可謂事半功倍。
律師豐富的法律專業知識可以在您需要的時候清楚地告訴您的什么權益受到侵害,應當采取什么措施保護,可能即將出現什么問題;這些富有邏輯的分析加上豐富的經驗,無異像黑暗中的明燈為您指明前進的方向。
有了律師的幫助,您就會大大提高效率,把必要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該準備的文件一份都不會少,該進行的程序一個都不會錯,甚至您還可以全權委托律師去辦理這些事務,而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節省下來去做自己更重要的事情。
所以不用說,請律師值得么?比起您自己茫然地到處浪費時間和金錢,最后還可能一事無成,不如花點費用交給律師處理。
此外法律規定了公民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但實踐過程中您卻往往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以及如何行使。那些和您打交道的人只會要求您盡義務,他們提醒的是您的義務而不是您的權利。
律師至少會比您更了解更清楚您的權利,他會時刻為您著想,防止您的權利被別人侵犯,當您的權益被侵犯時,積極尋求救濟。花點錢請個時刻關心您比您本人更關心自己的律師,您說請律師還劃算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簽幾天后可以拿到購房合同
2021-02-15網絡仲裁對網貸有用嗎
2020-12-22法律顧問代理案件需要另收費嗎
2021-01-10論文侵權如何處罰
2020-11-10先干活后簽合同違法嗎
2021-02-16離婚和財產分割的相關規定
2021-02-09沒有領結婚證要離婚,小孩怎么判
2021-01-18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的婚姻有效嗎
2020-12-13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無效擔保合同如何賠償呢
2021-02-07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員工實習期間應得工資
2020-12-06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HR外包
2021-03-11社保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6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