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可否撤銷?
已成立未生效合同可以撤銷解除。
我國《合同法》并未規定合同解除的對象必須是成立并生效的合同;其次,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同樣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有權按照法律的規定,選擇用解除合同的方式來終止該類型合同的法律約束力,即使附有生效條件所約定的義務。
比如報批義務,相對于主合同義務同樣具有獨立性,可以適用預期違約的法理,賦予合同解除權;再者,從市場交易的經濟效率角度出發,若因惡意相對人,使合同長期處于未生效狀態,為了維護當事人利益最大化,行使合同解除權是最直接和有效的保護途徑。
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的效力
1、一般規定
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該條規定,確立了合同解除的兩方面效力:一是向將來發生效力,即終止履行;二是合同解除可以產生溯及力(即引起恢復原狀的法律后果)。學者認為,非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有溯及力,繼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無溯及力。
2、損害賠償
民法通則第115條和合同法第97條均規定,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可以并存。但對于損害賠償的范圍,有不同觀點。其一認為,無過錯一方所遭受的一切損害均可請求賠償,既包括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也包括因恢復原狀所發生的損害賠償;
其二認為,對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應具體分析,在許多情況下,損害賠償與合同解除是相互排斥的,選擇了其一便足以使當事人利益得到充分的保護,沒有必要同時采取兩種方式,例如協議解除、因不可抗力而解除。
綜合上面所說的,合同是屬于由雙方來合法的進行訂立,但是對于合同都是有法律條款的,只要有一項沒有處理好,那么這份合同都會沒有法律的效力,所以,合同是保護雙方最好的合法文件,在訂立的時候就要協商好,這樣才能更好的辦理。
合同未生效違約責任如何承擔?
未生效的合同能否解除
合同未生效有違約責任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污染糾紛誰有舉證責任
2021-03-13執行董事必須是股東嗎
2021-02-01交通事故中被起訴的對象是誰
2020-11-14交通事故賠償標準依據是什么
2021-01-02未婚同居多久算事實婚姻
2021-03-10老人的贍養費標準
2020-11-18人壽保險申請理賠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16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車沒保險被追尾了怎么賠償
2020-12-31什么情況下汽車淹水可以理賠
2020-11-24保險公司精算師制度問題有哪些
2021-01-18財產所有者、保險契約、被保險人權利與義務知識
2020-12-13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么效力
2020-11-17自家承包地建大棚是否違法
2021-02-23土地轉讓稅費有哪些
2020-11-15土地入股怎么分配利息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