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認購書對于各位購房者來說,弊大于利,因為開發商利用認購書可以對購房者做出種種限制,因此購房者在簽訂認購書時一定要足夠謹慎。而按照商品房交易的慣例 ,一般都是會要求購房者先簽訂認購合同的,同時還需要交付一定的購房定金。那簽了認購合同定金可以退嗎?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商品房認購書常見風險有哪些?
商品房認購書對于購房者而言,往往是弊大于利,因此,購房者在簽訂商品房認購書時,一定要對其中暗藏的風險有所了解。關于商品房認購書常見的風險有以下幾種:
(一)廣告宣傳
無論房子是大是小、地理位置如何、價位如何,您在購房過程中,都必然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您根據樓盤宣傳或廣告前往看房的時候,售樓人員會立即帶著您看沙盤、看戶型圖、參觀樣板房,隨即指著沙盤對樓盤美好的未來進行描述。如果購房者相信了開發商的廣告宣傳而簽訂了商品房認購書,之后卻發現房屋的實際情況與宣傳不一致時,極易引發糾紛。
雖然《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運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里規定,在開發商所做的商品房宣傳資料和銷售廣告當中,如果對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的說明和允諾是具體確定的,而且在對確定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有重大影響的話,應當視為要約對房產商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購房者手里的資料很難證明廣告宣傳對房屋價格有重大影響,只能吃啞巴虧。
(二)定金糾紛
根據《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以交付定金作為訂立合同的擔保,如果給付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合同,無權要求返還定金;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合同,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明確了“定金罰則”在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過程中的適用。這也就意味著,《商品房認購書》中一旦約定了定金,如果您不想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了,開發商就有權告訴您“這筆錢不能還給您”。當然,如果開發商不愿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就要雙倍向您返還。
(三)未約定定金而產生的糾紛
盡管在《商品房認購書》中約定的是“擔保金”、“保證金”、“訂約金”、“押金”、“訂金”、“誠意金”或是“預訂款”等概念,沒有約定“定金”,一旦開發商加人了“如果購房人在簽訂商品房認購書之后巧日內不能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所收誠意金(或者是其他的各種預付款)不予退還”一類的條款,您所繳納的錢款同樣難以取回。
二、簽了認購合同定金可以退嗎
認購書的定金可以退嗎?這個問題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一)如在起訴前開發商還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那么這份房屋認購書就是無效的,定金需要退回;
(二)如果買方沒有按照認購書規定的時間、地點去簽約,屬買方違約,定金不予返還;賣方在認購書規定的期限內將認購房屋轉售他人而導致未能正式簽約,屬賣方違約,應雙倍返還定金。
(三)如果雙方在規定的期限內,正式簽訂合同,則定金在買方履約后,可抵作樓款或收回;雙方履行正式合同過程中,一方違約的,適用“不予返還”或者“雙倍返還”;
(四)如果雙方都不存在上述第一項的違約行為,僅對預售(銷售)契約及補充協議內容難以達成一致,而未能簽約的,賣方應把定金全數返還買方。
(五)如果一方在正式簽約時對認購書中確認的條件,如價格、房號、面積等進行修改而導致簽約未成,視為違約,買方違約的,定金不予返還;賣方違約的,應雙倍返還定金。
因商品房認購書引發的糾紛在我們生活中并不少見,但是只要購房者在簽訂商品房認購書時足夠仔細謹慎,就能避免這些糾紛。至于簽了認購合同定金可以退嗎?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分析,如果此時是因為開發商原因導致無法順利交易商品房的話,則購房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同時開發商雙倍退還定金。
購房合同欺詐情形
購房貸款合同遺失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海洋鉆機平臺能不能向海里處置含油工業垃圾
2021-01-15行政訴訟原告如何申請陪審團
2021-01-19在什么情況下,軍人婚姻不會受到法律保護
2020-11-21車禍傷者的賠償起訴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11-23審查逮捕環節需不需要指定管轄
2020-12-06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員工年底前被離職,還能拿到年終獎嗎
2021-03-03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家庭財產保險不承保的財產有哪些
2021-03-22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
2021-02-05保險經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