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出口商對進口商的商品感興趣,可以對其進行要約邀請,預備建立外貿業務的關系。那么,屬于要約邀請的有哪些分類?我們又如何區分要約和要約邀請這兩種情況?小編為大家搜集了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分類
提出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5條所述的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不僅向他人(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多數人) 邀請發出要約,還提出了某些交易條件。商業廣告則分為提出交易條件和單純宣傳兩種情況。當事人還可以在要約邀請中提出交易條件的保障。以格式條款為例可以說明問題,因為格式條款通常提出了交易條件。格式條款既可以以要約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以要約邀請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經營者利用店堂告示(格式條款的一種表現方式) 提出:“假一罰十”,這個“假一罰十”的意思表示,不是要約(因為它缺少合同必要條款) ,只能是要約邀請;在嚴格意義上它也不是交易條件,而是交易條件的保障。經營者提供合格的商品是第一次給付, “假一罰十”,是第二次給付,是第一次給付不符合約定的演變,是締約責任(合同無效時)或者違約責任(合同有效時) 的承擔。要約邀請中“假一罰十”、“缺一罰十”這一類諾言如果不能確認為先合同義務或者不承認其可以演變為合同義務,則相對人就會二次受害。
提出交易條件或提出交易條件保障的要約邀請,可以構成法律行為。這種法律行為是單方法律行為。這種要約邀請之所以是法律行為,是因為它依據邀請人的意志,在邀請人與受邀請人之間產生了法律關系,在這個法律關系中,受邀請人是權利主體。這個權利是依照邀請人單方面的意志產生的。
未提出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
“詢價”就是如此,甲方給乙方去信,問:“你公司的自行車以多少錢一輛銷售?”此詢價盡管被學者們習慣地認為是要約邀請,但是它并不包含交易條件,即不包含合同的條款,因而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意思表示。真正的意思表示,能夠產生司法上的效果,能夠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關系。“在民法之所謂意思表示,乃就以其為法律行為構成部分即要素而為觀察,自非具有足以形成法律行為之內容,不得稱為意思表示。”
中國《合同法》把要約邀請都規定為意思表示,已經偏離了意思表示的本質。對不能因當事人意志內容產生法律關系的要約邀請,也不是事實行為,因為它仍然是一種表示行為。現行《合同法》第15條把所有建議相對人發出要約的行為,都規定為意思表示,只是屈就了學者的一般觀點,它的危害是否認或者忽視了要約邀請作為意思表示的效力。
以上分析表明,要約邀請的法律意義不僅在于邀請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還在于提出交易條件以及與交易條件有關的條件,而且這些條件可以拘束邀請人,可以構成先合同義務,也可以進入合同,演變成合同義務。如果作為意思表示的要約邀請,沒有合同的內容或者條件,還能發生效果意思嗎? 還能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權利和義務嗎? 答案是不能。如果要約邀請不能發生效果意思,不能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權利和義務,它的存在價值就受到了挑戰。
區別
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別在于:
1、要約是當事人自己主動愿意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以訂立合同為直接的目的;要約邀請是當事人希望對方主動向自己提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約必須包括將來可能訂立的合同的主要的內容,要約中含有當事人表示愿意接受要約約束的意思,而要約邀請則不含有當事人接受約束的意思。
3、要約大多數是針對特定的相對人的,故要約往往采用對話方式和信函的方式,而要約邀請一般針對不特定的相對人的,故往往通過電視、報刊等媒介手段。
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分,是審判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按合同法第14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按此規定,要約在性質上是一種意思表示,其內容是邀請對方和自己訂立合同。但僅僅邀請對方和自己訂立合同尚不足以成為要約。要約是以和對方訂立合同為目的、向對方開列欲訂立的合同條款并等待對方接受的法律行為。
其要件包括:第一,須有和別人訂立合同的內容、意思,也就是說,要約須以和對方訂立合同為目的;第二,內容要具體確定,以便承諾人能不對要約作任何增加、變更直接承諾;第三,須由特定的要約人向特定的受要約人發出,但此點實踐中有例外,如自動售貨機、自選商場標明價格的商品沒有注明非賣品、陳列品的,屬于對不特定人發出的要約;第四,要約須到達受要約人。
要約邀請從合同法第15條的規定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它和要約都是和訂立合同有關的意思表示。但要約以邀請對方和自己訂立合同為目的,要約邀請則以邀請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為目的;對要約的接受構成承諾,對要約邀請的接受只構成要約;要約是法律行為,要約人發出要約后受要約的約束,一旦要約被對方接受,合同即告成立,要約邀請通常不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兩者性質不同,法律后果也不一樣,實踐中將要約認定為要約邀請,或將要約邀請認定為要約,勢必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發生重大影響。因為追求交易快捷等原因,實踐中當事人意思表示的性質往往缺乏明示,而要約和要約邀請的界限實際上比較模糊,這就使得一些與訂立合同有關的意思表示的性質難以界定,例如,商場柜臺內標明價格陳列的商品和發廊標明價格的服務,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就一直眾說紛紜。
可以得出,屬于要約邀請的有詢盤、發盤、還盤等分類。對于要約邀請,是指想要與對方建立合同,邀請對方詢盤、發盤、還盤等。而要約只是想要與對方建立合同,并無做出實際的邀請行為。因此,對于兩者的區別在實際運用中要有所區分。
收購要約的期限是多久
要約收購失敗會怎么樣
外貿公司怎么注冊,外貿公司注冊流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離婚怎么進行財產分割
2021-01-05股權轉讓工商怎么變更股東
2021-03-08什么時候進行專利申請復審
2020-12-30婚約有法律效力嗎,怎么保護結婚自主權
2021-02-25商業銀行可以轉讓經營許可證嗎
2021-01-17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什么情況下需要簽訂補充合同
2021-03-21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該案中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0簽了保險合同什么情況可以解除
2020-12-17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保險人在理賠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30怎么才能承包林地
2020-11-16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是什么意思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