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也規定: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位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即我國法律只明確規定在侵權領域可以在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在合同法領域產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受損害方需選擇侵權責任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也出現一方當事人只違約沒有侵權,卻也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極大的精神損害的情形。盡管,我國法律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但是,通過條文文意解釋,可以看出是支持合同損失的精神賠償的。令人可貴的是,在司法實務中我國的法官已經作了有益的嘗試,對這類案件一般能進行理性權衡,合理運用自由裁量權,針對個件特性裁判給予精神損害賠償。
1、法律依據
對于違約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可以通過法律條文的字面解釋來處理。我國《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合同法》第107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可以理解為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造成精神損害的,對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賠償損失包括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
《民法通則》第112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對這里的 損失 ,完全可以認為包括精神損失。精神損害是受害人蒙受的損失,只不過他所失去的不是直接可以價格衡量的財產損失,而是精神利益的失去,以一定的金錢賠償來撫慰受害人并無不可,完全符合損害合法權益應予填補的民法精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欠工資不給股東有什么責任
2020-12-27政府機關出臺的文件不合法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嗎
2020-12-27撫恤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1-16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無房產證房屋可以抵押嗎
2020-12-18如何應付房屋租賃中易見的法律糾紛
2020-11-26農村征地對于沒有住房的村民怎么安置
2021-03-26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在什么情況下可簽勞務合同
2020-12-27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單位要給滿50歲的女職員買養老保險嗎
2021-02-17沒給員工交保險是民事糾紛嗎
2021-03-08互聯網保險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2021-03-16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5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什么叫代理?
2021-02-16劃撥土地與出讓土地可以辦證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