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侵權應直接把監護人列為被告
在實踐中,一般的做法是列未成年為被告,同時列明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這種做法主要基于對被告的理解即誰是侵權人誰是被告,而監護人只是因過錯推定原則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主體。但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筆者認為應該直接列監護人為被告。理由如下:
首先《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此處法條明確規定監護人承擔的是侵權責任,既然是侵權責任,那么就應該直接列其為被告,比如在未成年侵權案件中以往都是列其監護人為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參加訴訟,該理解源自《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此處規定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就未成年人致他人損害行為承擔的是賠償責任,而根據新法優于舊法,特別法優于普通法的原則,侵權責任法頒布后應以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監護人承擔的是侵權責任為準。
其次,在未成年侵權時把監護人直接列為被告便于訴訟程序的統一性,因為只有在法院的裁判文書中明確列為被告才能是被執行的責任主體,實踐中在未成年侵權情形下把監護人列為法定代理人參加,但是在執行階段就直接執行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這種做法給人造成一種誤解,法定代理人不是被告卻要遭受直接執行,這在法理上能講得通,但是法院的裁判文書必須具有很強的可執行性,且執行的對象應該明確,不應再經過法理的推導。
第三,未成年侵權情形下法定代理人承擔責任的原則是過錯推定原則,故未成年的法定代理人很明確就是承擔責任的主題,未成年是否有財產僅僅是法庭應查明的一個事實,但法定代理人直接列為被告更有利于體現法定代理人應承擔的責任類型。
第四,在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比較雇主雇員責任、保險公司的保險責任中,雇員造成損害的就直接列雇主為被告,保險公司賠償中保險公司只是一種替代賠償責任,也是列其為被告,因為此類案件諸如雇主、保險公司都是終局的責任承擔者,在實踐中也比較同一即直接列其為被告,因此在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案件中,也應直接把監護人列為被告參加訴訟。
綜上,在未成年侵權案件中,直接把未成年列為被告有利于法律體系的統一及立法原意,同時對于執行的責任主體更加明確,司法實踐應予以統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骨折有必要做傷殘鑒定嗎
2021-03-14如何計算票據貼現利息
2020-12-05征收房屋應先補償后搬遷
2021-02-20刑拘后多久能探視
2021-02-22《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被脅迫結婚者如何進行救濟
2020-12-28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船舶糾紛屬于什哪里管轄
2021-01-27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兒子沒能力贍養老人怎么辦
2021-01-15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夫妻唯一住房能執行嗎
2021-01-26試用期申請離職公司不放人怎么辦
2021-02-28實習期過后工資會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
2021-02-05HR外包
2021-03-11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合同解釋原則有哪些
2021-02-18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