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當前基層司法及社會現狀的思考
廣大基層農村是社會矛盾多發的地方,也是民生問題多發的地方。群眾的傳統思想是不好訟,講求“和為貴”,不到一定程度都會忍氣吞聲,所以長此造成了社會對“民權”、“民生”的忽略,因此當矛盾突出時,沒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予以解決。因種種原因,在很長時間里,廣大農村的群眾總會面臨“告狀無門”的難處,因此才有“秋菊打官司”現象。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法制愈加完善,法律思想也逐漸深入社會各階層,法律對人們的權益保障也日益完善,特別是“人權”第一次被寫進憲法,標志著我國公民基本權利保障有了質的飛躍,人們的私有財產權和人身民主權利保護逐漸被細化并得到有力的保障。
《刑訴法》規定,故意傷害類案件屬可自訴可公訴案件,在以前公安機關一般不會予以受理,這就導致本來身處弱勢的被害人舉證的困難,由此引發不少上訪問題。因此,從保護被害人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立場出發,公安司法機關逐漸對傷害類案件重視起來,通過國家公權力追訴犯罪人,并補償了被害人損失,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
但近年來,公安受理的傷害案件陡然增多,此中原因值得思考。人們維權意識日漸提高不可否認;經濟發展,引發傷害案件的原因也多元化。但對年度受理的侵犯人身權利案子的情況大致分析即可發現,傷害類案件占全年案件總數的相當比例,而且大多數是農村鄰里田地糾紛或言語不和引發的廝打,仔細分析即可發現幾乎所有的受害人本身都有過錯,有些甚至是“挑撥防衛”或者“挑撥傷害”,造成傷害后,受害人就心安理得的漫天要價,加害人為了減輕罪責,不得不滿足其畸高的賠償額,由此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并由此形成一種錯誤思想,以為只要自己被傷害,無論誰的錯,都可得到客觀的賠償。
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除了要懲罰犯罪,彌補受害人的損失和心理創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的司法理念存在一些偏差即過于縱容受害方的要求,而不能全面客觀分析案件形成的原因及雙方的過錯,司法審判中忽略對加害方減免情節的考慮,甚至忽視正當防衛情節的存在。雖然表象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實質上助長了一種“合法勒索”的現象,不利于社會和諧及群眾正當權利意識的形成。
二、當前檢察機關刑事和解的現狀及對策
當前輕微及過失性刑事案件是基層年度刑事案件的主體。這些案件中鄰里糾紛導致的輕傷案件、酒后出現摩擦案件、年輕人一時沖動出現的傷害案件和交通肇事案件占據相當大的比重。這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之間,沒有很深的矛盾沖突,大都是因小事引起的摩擦。交通肇事案件更是過失犯罪,沒有主觀惡意。上述案件發生后,犯罪嫌疑人大都愿意積極賠償來減輕處罰,受害的一方也愿意得到經濟補償不愿與對方結冤。這里我國傳統的“和為貴”、“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傳統因素影響深遠。
刑事和解把對被害人的損害補償放在重要位置,以補救社會關系為著眼點、以快速解決爭端為切入點、以有效手段教育挽救犯罪人為落腳點、體現了社會實際的公平感和人文關懷的和諧目標。但刑事和解中也要堅持公正、文明、理性的執法理念,避免為息事寧人一味地偏袒受害方,甚至敦促加害方滿足受害方不合理的賠償要求。對具體案件要全面客觀的審查,對受害方有過錯的,應該分清責任,曉以利害,對案件性質予以釋明,避免誤導受害方有“得理不饒人”的思維觀念。
對于刑事和解的方式是一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形式,有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如果您對于上面知識還有什么疑問,歡迎你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損害賠償起訴狀范文
2021-01-26醫療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是怎樣的呢
2021-03-14財產保全措施會因為反擔保而解除嗎
2021-03-08夫妻婚內借條的法律效力
2021-02-23離婚法院調解和好后對方還是有家庭暴力能不能再次起訴離婚
2021-02-15交通事故中是借車人發生的應該誰承擔
2020-11-13房屋有抵押買賣也不破租賃嗎
2021-02-06非法占地如何處罰
2021-02-10嫖娼被抓不能來上班屬于無故曠工嗎
2021-01-11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人壽保險理賠有什么步驟,及需要準備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27人壽保險公司的責任是什么,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0-12-13飛機延誤的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如何確定
2021-03-08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自然災害車險賠嗎
2021-01-31出讓土地比劃撥土地房屋賣的高嗎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