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中間接正犯怎么定罪?
部分行為全部責任,只要未成年人年滿14周歲(非精神病人)就與成年人成立共同犯罪。如果不到14周歲,則成年人是間接正犯。
間接正犯,“直接正犯”的對稱。又稱“間接實行犯”。是指行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圖,利用無責任能力的人或無犯罪意思的人實施犯罪行為,以達到自已的犯罪目的的人。例如:利用精神病人或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兒童實施犯罪;利用不知情的人實施犯罪行為等。一些西方國家的刑法理論中,間接正犯按正犯處罰,而被利用者則無罪。中國刑法中沒有間接正犯這一概念的規定。
二、種類
它包括以下情況:
1、利用無責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歲的乙盜竊,因為乙未到刑事責任年齡,甲屬于實行犯,即正犯(間接正犯)。
2、利用他人過失或不知情的行為犯罪。如,甲醫生欲殺害病人丙,將毒針交給不知情的護士乙。乙給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醫生為間接實行犯,乙視為不知情的工具。
行為并不需要僅僅以行為人自身直接的身體性行為為基礎,與能夠將器具和動物作為工具加以使用一樣,也能夠將他人作為工具實施犯罪。這種將他人作為工具加以利用,實現犯罪的情形,稱為間接正犯。
間接正犯在利用他人行為這一點上類似共犯,但由于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成立共犯,而由利用者對被利用者的行為獨立負責。如某甲利用幼童或精神病人實施犯罪行為,應當認為是某甲單獨犯罪。
三、形態
實務上對于間接正犯的形態,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利用無意識的工具。即對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構成要件所需的責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對于被利用人欠缺構成要件的違法意識(認識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3)利用無目的而有故意的工具。即對于被利用人欠缺目的犯的必須的特別責任要件而利用;
4)利用合法行為的工具。即對于他人不違法或有阻卻違法性的行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5)利用欠缺行為責任的工具。即對于他人欠缺規范要素的行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6)利用無意識的工具。即利用他人無意識的舉動的情形;
7)利用不犯罪的工具。即對于他人不該當于構成要件的行為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8)利用無身份而有故意的工具。即被利用人的行為雖有故意,但欠缺屬于法定構成要件的身份;
9)利用有身份而無故意的工具。即利用人因欠缺某種犯罪構成要件所規定的特別身份,而導致無法親自實施的行為,而利用有此身份的人來實施的情形。
在日常的生活中,法律法規都會規范著公民的各項行為,如果做出了任何觸犯法律的行為,因為會侵犯到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所以也會受到一定的處罰,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去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指示人也是觸犯了間接正犯罪,同樣要受到處罰。
妨害公務罪的定罪標準是什么
參與傳銷如何定罪量刑
行賄受賄罪定罪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侵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01地役權變動后,當事人是否要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2020-11-18民事案件法院傳可以不去嗎
2021-02-06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勞動局都管些什么
2020-11-16選擇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2021-01-22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定哪些內容
2021-01-28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銀行貸款禁止投向保險公司嗎
2020-12-25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6保險公司是否有追償的權利
2021-03-17土地出讓保證金攤銷嗎
2020-12-01拆遷補償不透明,可以申請信息公開嗎
2021-03-16空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15有宅基地的如何拆遷補償
2021-01-16南寧市征收集體土地及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