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如何起算訴訟時效期間
一般情況下,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一、分期履行借款合同的訴訟時效計算
對于因分期履行的借款合同而生的債權,其訴訟時效應按每一期的期限屆滿日分別起算還是從最后一期屆滿后起算,存在爭議。
一種意見認為,根據《民法通則》第137條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故對于約定分期償還的借款合同,應從每一次的償還期限屆滿之日分別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另一種意見認為,對于同一筆完整的借款,雖然規定了不同的償還日期,但訴訟時效期間仍應從最后的償還日期開始計算,否則將一個完整的法律關系割裂開來,不利于保護債權人的權利。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4月6日,針對云南高院的批復法函〔2004〕22號《關于分期履行合同訴訟時效期間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復》:對于分期履行合同的每一期債務發生爭議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筆債務履行期間屆滿之日的次日起算。因此,應當認定在借款合同約定分期履行的情況下,實際是將整體的債權分為若干個履行期限,甚至是法律后果互不相同的、相對獨立的債權。根據《民法通則》關于訴訟時效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的規定,應從每筆相對獨立的債權履行期限屆滿時分別計算。
二、未定履行期限借款合同的訴訟時效計算
根據《合同法》第62條第(四)項的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因此,沒有約定履行期限或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借款合同,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訴訟時效從債權人催告后、必要的債務履行準備期屆滿之次日起計算,但自債的關系成立時起超過20年,不予保護。因此,對于未定履行期限借款合同的訴訟時效起算應從債權人主張權利而債務人拒不履行義務時開始計算,或者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結束的次日開始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賠償委員會的組成及如何做出決定
2020-12-27引誘他人涉黃犯罪會怎么判
2021-03-09老板不出工傷認定證明也沒買社保怎么辦
2020-12-06創傷性關節炎能評殘嗎
2020-11-14企業員工受刑事處罰獎金如何發
2020-12-13反擔保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09離婚案二審是終審嗎
2021-03-26與港澳臺同胞結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01勸別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損害需要承擔責任
2020-11-21離婚財產保全時需要證據嗎
2020-11-23修高速公路占農戶住房怎么賠償
2020-11-20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如何處理保險合同無效產生的后果
2021-01-20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