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債權轉讓的方式是怎樣的
關于“債權轉讓”,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出過七個判決,其中三個涉及不通知債務人的法律后果,一個涉及債權受讓不得超范圍,其余與金融機構剝離不良資產的相關。
根據《合同法》第80條第1款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最高院司法判例卻明確告訴我們,事情不是這樣的。轉讓債權的通知未及時履行,只能作為債務人享有對抗受讓人的權利,而并不影響債權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所謂“債權轉讓”就是讓與人喪失其對債務人享有的債權,而由受讓人取代成為新債權人,通知債務人的目的是使債務人清楚地知道,原債權已經轉移而已。最高院在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終字第200號某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中,甚至可以看出:原債權人履行通知義務可在嗣后法庭審理中以現場通知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可以在訴訟中當庭通知受讓人,即完成通知義務。
最高院在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終字第212號某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中表明,債權人轉讓債權,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的,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務人享有對抗受讓人的抗辯權。也就是說,雖然原債權人與新債權人的交易達成,但債務人可以不向新債權人履行義務,理由是原債權人未通知。
由于合同的相對性,債權轉讓后,合同效力只及于債權轉讓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債權受讓人不得超范圍行使權利。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提字第322號某市政府與某投資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案中,明確非合同當事人不對本合同承擔權利義務。
最高院的思路應該是這樣的:即使未通知,也傾向于認可轉讓行為有效,但是受讓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人可以以未通知為由進行抗辯。總體而言,最高院的觀點傾向于保護交易流轉,盡量認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限制債務人部分權利。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一般情況下,我們在進行債權轉讓的時候,一定要通知債務人,如果未經通知的話該轉讓對債務人是不發生效力的,在進行轉讓過后就會有其他人成為債務人的債權人。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股東如何規避風險
2020-12-12企業并購的三種常見方式是什么
2021-01-17外國人可以自行申請專利嗎
2021-01-04合同是否能設定擔保和收取抵押金
2021-03-04個人獨資企業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0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共同債務人和連帶債務人的區別
2021-03-05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中止履行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10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什么是意外傷害
2020-12-20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多少
2021-03-17“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