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格式合同,這些合同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而格式合同的免責條款中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它嚴重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影響了交易的公平與安全。本文介紹了如何認定格式免責條款顯失公平的有關內容,僅作參考。
一、什么是格式條款
格式條款是指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如:保險合同、拍賣成交確認書等,都是格式合同。《合同法》從維護公平、保護弱者出發,對格式條款從三個方面予以限制:
(一)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有提示、說明的義務,應當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并按照對方的要求予以說明;
(二)免除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主要義務、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無效;
(三)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二、如何認定格式免責條款顯失公平
依《合同法》第39條,格式條款中約定免除或限制責任的內容,首要條件是內容符合公平原則。從民法理論上說,違反公平原則的行為就是顯失公平。一般性的或輕微的權利義務不平等并非違反公平原則。那么,如何認定格式免責條款或限制責任條款的內容顯失公平呢?
(一)按合同法第53條,通過格式條款免除造成對方人身傷害、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責任的,一律無效。
該條未提到限制責任條款的效力,為防止當事人規避法律,應理解為限制責任條款同樣無效。也就是說,此兩種情況下的格式免責或限制責任條款,不存在符合公平原則的問題?!敖姑獬龑θ松韨Φ那謾嘈袨樨熑?,是各國立法和實務的一致立場。”其立法基礎在于維護不可讓渡、不可剝奪、不可侵犯之基本人權的憲法思想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防止當事人將一方本應承擔的責任推向社會的整體考慮。禁止免除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財產損害的民事責任亦為國際通例。德國《民法典》第276條第2款規定:“債務人因故意行為而應負的責任,不得預先免除。”希臘、瑞士、意大利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法律也有相似規定。通過確立這一制度,使故意者和重大過失者受到應有的制裁,有利于維護社會道德和公序良俗的古老理念。
(二)對一般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格式免責或限制責任條款,以及加重對方一般性的財產責任、排除對方的一般性財產權利的格式條款,如果法律和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不能免責或限制責任的,免責或限制責任條款無效。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民用航空法》第130條規定:“任何旨在免除本法規定的承運人責任或者降低本法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的條款,均屬無效”。
《海商法》第126條規定:“海上旅客運輸合同中含有下列內容之一的條款無效:免除承運人對旅客應當承擔的法定責任;降低本章規定的承運人責任限額;對本章規定的舉證責任作出相反的約定;限制旅客提出賠償請求的權利?!?/p>
凡屬違反此類強制性的法律規定的,均屬無效,亦不存在公平與否的問題。
(三)前述兩種情況以外,需認定格式免責或限制責任條款效力的,應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2條確定的標準進行審查。
該條規定了兩個要件:
1、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
2、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
兩個要件須同時具備,缺一不行。如雙方權利義務一般性地違反公平、等價有償的原則,或雖然“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但并非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所致,而是雙方完全自愿協商的結果。需要說明的是,顯失公平屬于可撤銷的民事行為,因此此種情況下相對人只能依《合同法》第54條請求撤銷,而不是根據第40條請求確認無效。
以上就是這次律霸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格式免責條款顯失公平認定的法律知識,希望可以幫助您解決疑問,如果您的疑問沒有在本文中得到解答,歡迎向我們的專業律師進行免費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房屋裝修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17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該如何
2021-01-21行政機關違法對違建強拆有賠償責任嗎
2020-12-22車禍事故賠償協議
2021-02-14輕傷公安機關能撤案嗎
2020-11-22老年人事受哪些醫療照顧?
2021-03-24財產保全是名下所有財產嗎
2021-01-29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民事賠償標準
2021-02-19交通肇事和肇事逃逸罪的區別
2021-01-13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方法
2020-12-29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購車投保遇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未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關于保險詐騙罪的一些法律常識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