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下屬于借款時效未過期
民間借款糾紛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導致許多民間借貸案件因時效問題發生爭議,在下列情況下應當認定訴訟時效未超過:
第一,放棄訴訟時效利益行為的認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法律效力問題的批復》(1999年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42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2月16日起施行)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條、第90條規定的精神,對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信用社向借款人發出催收到期貸款通知單,債務人在該通知單上簽字或蓋章的,應當視為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該債權債務關系應受法律保護。”根據此條規定,債務人在催款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可以視為借款人自愿放棄時效利益,對償還原債務的一種認可,使債務從自然債務轉化為可強制執行的債務。雖然此批復規定了借用社與借款人之間的借款案件,但在民間借款糾紛中,也常常存在債務人在借款已過時效后,經過債權人追索并經債權人通過書面等形式重新認可的情況,對此,也應當認定為債務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自愿放棄,此時債權人起訴債務人,就具備勝訴權。
第二,分期履行借款合同的時效認定。分期償還債務是借款合同履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當事人約定分期履行合同債務的情況下,訴訟時效應當從最后一筆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次日開始計算。
無還款期限的借款時效咋算
民間借款糾紛的訴訟時效制度一般適用3年的一般時效制度,當借款合同期限屆滿之日起3年內為有效的訴訟時效期間。但是,并非民間借款案件就不適用特殊的訴訟時效期間。
實踐中,無還款期限的民間借款合同大量存在,這些糾紛的訴訟時效如果符合《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的要求的,可適用20年的特殊長期訴訟時效,而非3年的時效,否則將對保護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有違公平原則。如果無期限借款合同超過了20年的訴訟時效提起訴訟的,則喪失勝訴權。
民間借款合同時效分無還款期限合借款同和有還款期限借款合同兩種情形。有償還期限的,借款到期后,借款人沒有返還借款,貸款人明知債權已到期而債務人未能償還欠款,權利遭受侵害而不追索的,適用一般訴訟時效制度。即明知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借款到期日)3年內不主張,即認定超過訴訟時效。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借款時效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無償還期限的民間借款,通常以貸款人知道債權被侵害之日起計算3年的訴訟時效。超過訴訟時效,原債務成為自然債務,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投靠哪些親屬可以落戶
2020-11-28省高院有死刑復核權嗎
2021-03-22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哪些
2020-11-17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訴訟期間未申請財產保全,車輛可以過戶嗎
2020-12-23勞動爭議案件拘留多久
2020-11-10機動車轉讓保險手續未變更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
2020-11-24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05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保險原則包含哪些
2021-03-03保險經紀公司管理規定有什么
2021-01-24政府強行霸占土地怎么辦
2020-12-03土地流轉協議書范本
2020-12-20征地公告發布之前種樹就能獲得拆遷補償嗎
2020-11-20房屋拆遷補償款是如何確定的
2020-11-28離婚時對拆遷補償款該如何分割
2021-01-04什么是經濟適用住房
2021-02-15回遷房可以買賣嗎
2021-03-07征地拆遷中,政府信息公開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