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還債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2011年5月,周某因需錢急用,通過朋友姜某的牽線向某銀行貸款3萬元。同年11月周某與丈夫付某協議離婚后外出打工,一直未歸還借款。某銀行遂讓姜向周某催款,因無法聯系周某,姜某便代周某還清了借款本金3萬元及利息。之后,姜某向周某催討未果而形成糾紛。
替人還債的行為應如何定性
周某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到一定利益,致使姜某遭受損失,雙方形成了不當得利之債,此案應適用不當得利的規定,判決周某返還所得不當利益借款本金3萬元及利息。
所謂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律規定或約定的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所謂不當得利,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損失的事實。
本案中姜某的代付行為使得周某與某銀行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對周某而言,其已實際占有、使用該筆借款,但姜某代其向某銀行履行還款義務,從而間接地使周某在事實上獲得了一定財產利益。本案中的周某作為債務人負有還款的義務,其占有的財產利益本應減少而未減少,可視為利益的消極增加。
對于姜某而言,代周某還款使其財產利益受到了損失。在本案中,周某與某銀行之間是合同之債,姜某既不是借款合同的相對人,也不是擔保人,并無償還借款的義務。姜某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替他人還債,其動機在此暫且不論,但其財產利益受損失是不爭的事實。本案中,只要有姜某的代付行為就有周某的受益,姜某不代其還款,周某就無從獲得利益。因此,兩者之間存在有牽連的因果關系。
姜某代周某還款使周某受益并沒有法律上的根據。本案屬于給付型不當得利,而且是“給付目的不達”的不當得利。姜某的給付行為是以實現將來周某向其還款為目的,但之前雙方并沒有債務債權關系,周某在被動消滅債務(受益)之后并未向姜某還款,致使姜某的給付目的不能按其意圖實現,周某的受益欠缺保有該利益的正當性,因此構成了不當得利。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欠債還錢一般來說是非常應當的,如果在一定的期限之內不能夠進行償還的情況,一般來說應當先通知另一方,由另一方同意之后才可行。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簽幾天后可以拿到購房合同
2021-02-15法院拖著不處理怎么辦
2021-01-06公司重組上市有代持股是否合法
2021-03-18借款到期前保證人去世,繼承人要承擔保證責任嗎
2020-12-15道路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3-15建筑工人意外身亡要不要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1工傷索賠程序
2021-02-14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員工不簽勞動合同的應該要如何處理
2021-02-04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保險業務員已死 保險公司卻要他退保
2020-11-1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責任限額與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的聯系
2021-03-16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