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法院強制執行的條件
第一,行政行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執行。這一條件涉及行政強制執行權在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之間如何分配的問題。換言之,并非所有的行政行為政機關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比如行政機關本身具有強制執行權,其不想行使該項強制執行權,但相關法律、法規又未規定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那么其就不能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的申請。從現有法律和司法實踐情況來看,行政行為依法可以由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情況有三種:一是法律明確規定行政機關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只能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第45條規定:“當事人對主管機關給予的罰款、吊銷職務證書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主管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二是法律規定行政行為既可以由行政機關強制執行,又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強制執行。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93條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海關的處罰決定又不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海關可以將其保證金抵繳或者將其被扣留的貨物、物品、運輸工具依法變價抵繳,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三是法律對行政強制執行權歸屬未作規定的,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比如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負責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如果法律對行政機關是否有權執行該終局裁決未作規定,那么行政機關可以就該終局裁決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人民法院也應當予以受理。第二,行政行為已經生效并具有可以強制執行的內容。從字面意義上看,這項條件實際上包含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行政行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換言之,對于尚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當然不能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二是行政行為還必須具有可供強制執行的內容。這是因為在行政執法實踐中,并非所有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都需要通過強制執行的手段來實現其確定的權利和義務。有些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一經作出,即已發生實際法律效果,就不需要當事人另有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例如行政機關取消許可證、拒絕給予某種利益等,就屬于這種情況,不涉及強制執行的問題。但是也有些行政行為作出以后,還需要當事人履行金錢財物的給付義務,或者履行其他作為或不作為義務,這均屬于可供強制執行的內容范疇,當事人拒絕履行,在法定期限內又不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時,就必須由有權機關采取一定措施,比如由行政決定的作出機關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申請,以實現行政決定所確定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申請人是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這里的“行政機關”與行政法學上“行政主體”的概念是相同的,此處我們為了立法用語的通俗易懂,對于凡是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在,行政訴訟中一概稱之為“行政機關”。這在本次行政訴訟法修改中也得到了體現,本次修正案在條文中明確了行政機關包括依照法律、法規、規章授權作出行政行為的組織,同理,行政行為不僅包括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也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所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行政行為的主體,也即非訴行政執行的申請人,一般情況下指的就是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其他不行使行政管理權不能獨立作出行政決定的機關或組織,不屬于“行政機關”的范疇,一般不能向人民法院提出非訴行政執行的申請。但這里有個例外,即與被訴行政行為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既然行政訴訟法明確了其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裁判執行的申請主體,其也有理由成為非訴行政執行的申請主體,因為行政相對人在法定期限內既不起訴又不履行,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行的期限內亦未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時,與被訴行政行為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的正當權益照樣無法實現。故而《行政訴訟法》第95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
第四,被申請人是該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人。這里的義務人實際指的就是行政相對人,包括行政決定所直接針對和直接影響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非訴行政行為的強制執行不能針對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人以外的人,這是因為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人以外的人并不是行政決定的直接相對人,其不是行政行為所確定的權利直接承受人或義務直接履行人,與作為非訴行政執行依據的行政決定不具有直接的關聯性,自然不能將其作為非訴行政執行的被申請人。
第五,被申請人逾期不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義務。行政行為發生法律效力后并非都需要立即執行,一般情況下要給行政相對人保留一個申請救濟的期限。在這個救濟期限內,行政相對人對行政行為有異議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也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救濟期限的時日,一般都是由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法規作出明確規定。在法定救濟期限屆滿之前,行政行為不產生強制執行的效力,行政機關不能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不過,這里有個比較特殊的問題,有時行政復議期限和行政訴訟期限不一致,比如郵政法、統計法上規定的起訴期限只有15日,明顯短于60日的復議期限。如果當事人在行政起訴期限屆滿后沒有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義務,但是尚未超出行政復議期限的,此時行政機關可否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的申請?人民法院應否受理?我們認為,顯然不能,因為逾期不履行,實際上包括了行政復議期限和行政訴訟期限均“逾期”的情形,這也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此,只有在法定復議、訴訟救濟期限屆滿,行政相對人既不復議、訴訟,又不履行義務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六,申請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為了保障行政法律關系的安定,行政機關不能無限期地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律必須明確規定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非訴行政執行申請期限的確定,必須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為了維護法律關系的安定性,要盡可能地縮短申請執行的期限;二是申請執行期限的確定,又要充分照顧到當事人申請執行的可能性,這就要求必須給當事人留下足夠的申請執行的時間。從現有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來看,對于非訴行政案件申請執行的期限,《若干解釋》第88條規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日內提出。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強制法》第53條規定:“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的,沒有行政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可以自期限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雖然《若干解釋》與《行政強制法》的規定不一致,但根據后法優于前法、法律優于司法解釋的一般法理,對于非訴行政執行的申請期限,應按照《行政強制法》規定的3個月執行,若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
此外,關于利害關系第三人申請非訴行政執行期限的問題,目前有兩種選擇:一是在被申請人的法定期限屆滿之時,第三人和行政機關一樣,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申請;二是被申請人的法定期限雖然屆滿,但還需等行政機關申請執行的期限屆滿之后,第三人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申請。這兩種選擇有著不同的考慮,前一種選擇更注重效率,后一種選擇更注重依法行政。《若干解釋》第90條第1款即是第二種選擇在司法解釋中的體現。由于《行政強制法》對第三人的申請權未作出規定,所以在今后的司法實踐中,我們還是應遵循《若干解釋》第90條第1款的規定,即:“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作出裁決后,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行的期限內未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或者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90日內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申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管轄不同于行政訴訟裁判執行的管轄。因為生效的行政訴訟判決、裁定、調解書,系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經審判程序作出,行政機關申請執行的管轄法院,顯然應當是作出第一審判決的人民法院。但由于作為非訴行政執行依據的行政決定,事先未經過人民法院的審判程序,在申請人民法院執行前其只是一個純粹的行政決定,因而在理論上行政機關既可以向其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申請,也可以向被執行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但是考慮到《若干解釋》第89條已經對非訴行政執行案件的管轄作出了相關規定,并且在司法實踐中也已經形成一種司法慣例,所以對于非訴行政執行案件,一般應由申請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執行對象為不動產的,應由不動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不過這里仍需注意的是,在級別管轄上,并非所有的非訴行政案件都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若基層人民法院認為執行確有困難的,比如當地重大復雜的房屋征遷、土地征收等案件,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執行,上級人民法院也可能會行使部分非訴行政案件的管轄權。
第八,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已經履行完催告程序。在《行政強制法》實施之前,只要符合上述七個條件,即可向人民法院提出非訴強制執行的申請。但是《行政強制法》的出臺和施行,對于非訴行政執行的程序又增加了催告的規定,即第54條規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應當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10日后當事人仍未履行義務的,行政機關才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這是考慮到,強制執行對當事人權益影響較大,也是最容易造成侵害的環節,當事人未按期履行行政決定所確定的義務,可能存在各種原因,既可能是故意不履行,也可能是因過失或其他客觀情況未能及時履行,因此在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通過再次催告的程序,可以督促當事人及時履行義務,最大程度實現當事人自動履行的最佳效果;若當事人仍然不履行,行政機關在法理上也盡到了再次善意提示的義務,程序上也更加到位,充分保障了其知情權,而且在情理上也做到了“仁至義盡”。
2、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條件和期限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作出的行政決定的前提條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行政機關才能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我國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訴訟法關于申請救濟的法定期限分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法定期限是60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60日內提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按照本條規定,如果法律規定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當事人在6個月內沒有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行政決定,行政機關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按照行政強制法第53條規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期限是從當事人行使行政救濟或者司法救濟的法定期限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超過此期限申請的,人民法院不予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蘇滕律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山東省優秀律師事務所----山東民橋律師事務所民商合同部專職律師,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國家三級婚姻家庭咨詢師。執業以來一直專注于民商事法律業務的研究和實踐,并積累了豐富的實戰操作經驗;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善于運用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辦案技巧解決客戶面臨的各種棘手問題,以細致、全面、專業的辦案風格獲得當事人的一致好評及推薦;已成功辦理多起合同糾紛案件、債務追討案件、執行案件、建筑工程糾紛和勞資糾紛案件,擔任常年法律顧問。積極參與法律援助,為經濟困難群眾免費提供法律服務。擅長領域:交通事故、婚姻家庭、人身侵權、合同糾紛、刑事辯護、法律顧問等相關業務。蘇律師一直堅持“忠于委托,勤勉盡責”的做人做事原則,以實際行動詮釋律師的信仰和追求。
理發店沒有營業證犯法嗎
2020-11-18交警強制措施能撤銷嗎
2021-01-14掉頭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0-12-08對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怎么做?
2021-02-092020年最新全國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及地址是什么
2021-01-10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合同解除
2021-02-16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60歲老人被撞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3-19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投保人能為哪些人投保
2021-01-25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