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派出機構有哪些?
1、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2、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顿r償法》雖未規定規章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三款賦予了規章授權組織的被告資格,所以其也可以作為賠償義務機關。
3、受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托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如果受委托的組織或個人所實施的致害行為與受委托的職權無關,則國家不能對該致害行為承擔賠償責任,受害人可追究其民事侵權責任。
4、派出機關在行使或者越權行使法律、法規、規章授予的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派出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派出機關執行設立機關交辦的法律、法規、規章授權以外的任務時,視為受委托,由設立派出機關的行政機關作為賠償義務機關。
5、經過復議機關復議,由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可以作為賠償義務機關,僅就其加重部分履行賠償義務。復議機關與原侵權機關不是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不負連帶責任,各自承擔自己的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派出機構有哪些注意事項?
1、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兩個以上的行政機關必須是具有獨立主體資格的行政機關。
2、兩個以上的工作人員分屬不同的行政機關,應當以該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3、對行政機關應作寬泛的理解,它包括上述所有具備賠償義務主體資格的賠償義務機關。
4、兩個以上的執法主體進行聯合執法時,所有參與執法的主體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5、共同賠償義務機關之間負有連帶責任。在賠償訴訟中,賠償請求人對其中一個或者數個侵權機關提起賠償訴訟的,若賠償請求是可分之訴的,被請求的一個或者數個賠償義務機關是被告。承擔賠償責任后,可向其他賠償義務機關要求承擔其應當承擔的賠償費用;若賠償請求是不可分之訴的,追加其他賠償義務機關為共同被告。
國家賠償方式包括哪些?
國家賠償的方式是指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形式。縱觀世界各國的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不外乎有三種:金錢賠償、恢復原狀、返還財產。
(一)金錢賠償:指在計算或者估算受害人的損害程度后,以貨幣支付的形式,給予受害人一定額度的金錢的賠償方式。金錢賠償的適用,一般應以不能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為前提。具體講,主要適用于以下情形:
(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及生命健康權的;
(2)侵犯受害人的財產權,其財產已經滅失、拍賣,恢復原狀、返還財產已不可能的。
(3)侵犯受害人的財產權,其財產已被損壞,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恢復有重大困難的;
(4)返還財產或者恢復原狀與法律規范相抵觸的。
(二)恢復原狀:指負有賠償義務的國家機關按照受害人的愿望和要求,將受害人的財產或者權利恢復原來狀態的條件下才能適用。它通常適用于以下情形:
(1)應當返還的財產被損壞,能夠恢復原狀的;
(2)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予以解除查封、扣押、凍結;
(3)恢復原狀不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
此外,國家賠償中的恢復原狀的適用范圍比民事賠償中恢復原狀的使用范圍要廣,除了財產的恢復原狀外,還包括權利的恢復原狀,如恢復原居住地的戶口、恢復職級。
(三)返還財產:指賠償義務機關將因其侵權行為的侵害而脫離受害人控制的財產,歸還對該財產享有所有權、占有權的受害人的賠償方式。返還財產的適用條件主要有:
(1)原物存在;
(2)比金錢賠償更為便捷。如果原物已被運往外地或其下落需要查找,則不如金錢賠償便捷。
(3)不影響公務。如果原物已用于公務活動,返還會影響公務活動時,應采用金錢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特許經營合同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7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傷情鑒定標準時間限制是什么
2021-01-07債務融資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1-07證人翻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2020-11-29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車禍死亡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1-02-14什么是非法侵入住宅罪
2021-01-05出資人可以要回房子嗎
2021-03-18強拆住宅是非法侵入罪嗎
2021-02-12違反競業限制造成實際損失如何舉證
2020-12-11股東離職是否有競業限制
2021-01-30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投保一定能獲得賠償嗎
2020-11-08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保險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2020-12-16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