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決定申訴期限:
最高法新規首提“國家賠償監督”:不限申訴期限
8種情形應重審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國家賠償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規定》明確,賠償委員會決定生效后,賠償請求人死亡或者其主體資格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繼者可以依法提出申訴。申訴符合條件,法院應在收到申訴材料之日起七日內立案。
最高法賠償辦負責人說,《規定》之前,并無“國家賠償監督”的稱謂。國家賠償案件的特點是“一決生效”,即法院賠償委員會的賠償決定一經作出送達后即生效。國家賠償監督程序,類似于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審判監督程序”,是對賠償委員會決定依法進行監督的程序。
《國家賠償法》第30條規定,對賠償委員會決定有三種法定的監督途徑:一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申訴,二是法院內部監督,三是檢察院監督。
《規定》對《國家賠償法》的進一步細化和明確化,明確賠償監督程序的適用范圍,即僅適用于對刑事賠償和非刑事司法賠償案件的監督,行政賠償案件的監督依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執行。申訴的主體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或其承繼者。
包括各地、各級法院之間對于申訴立案的條件、啟動重新審理的標準、案件審查和處理的方式等認識和做法不一致;國家賠償案件的申訴率高于其他訴訟案件,且賠償決定作出后,時隔多年申訴、反復申訴甚至纏訪鬧訪現象非常嚴重,案件難以真正終結;當前申訴人對于賠償申訴案件的辦理普遍提出較高要求,規則缺失很容易給公眾造成司法不公的誤解等。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對生效決定不服提出申訴,是賠償監督最重要的途徑,實踐中大部分案件都是通過此種形式進入賠償監督程序的。
一般情況下,享有申訴權的主體是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但《國家賠償法》并未規定在決定書確定的權利義務發生轉移的情形下,哪些主體有權申訴,此次《規定》第3條予以明確:
“賠償委員會決定生效后,賠償請求人死亡或者其主體資格終止的,其權利義務承繼者可以依法提出申訴。賠償請求人死亡,依法享有繼承權的同一順序繼承人有數人時,其中一人或者部分人申訴的,申訴效力及于全體;但是申請撤回申訴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效力不及于未明確表示撤回申訴或者放棄賠償請求的其他繼承人。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機關可以依法提出申訴。”
制定司法解釋,將申訴權利的行使落到實處,暢通申訴渠道,保障權利行使,促使申訴問題遵循法定渠道解決。國家賠償是為了保障人們的利益,在實際的生活中,大家也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律霸網在線小編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追索權發生地有管轄權嗎
2021-03-02仲裁委裁決下來養老,單位仍然不給怎么辦
2021-03-22發生車禍后怎樣收集證據
2021-02-14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交通肇事致死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2-16停車開門事故保險賠嗎
2020-12-14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魚塘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26兩類“地補”糾紛應當作為民事案件由法院立案審理
2021-02-19未全額繳土地出讓金能出土地證嗎
2020-11-28營業房拆遷時,置換公攤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08村委會是征地拆遷的主體嗎
2021-02-08一戶兩房拆遷安置費怎么算
2021-02-08拆遷協議改名手續費是多少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