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務侵權行為的范圍
根據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目前國家只對以下職務侵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1、具體行政行為;2、刑事起訴過程中的某些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的職權行為;3、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某些強制措施和保全措施,以及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職權行為;4、國家機關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的一些事實行為,諸如打罵、侮辱、違法使用警械、刑訊逼供等致人傷害的行為。國家賠償法除在第三條、第四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具體列舉了一些應當賠償的職務侵權行為種類外,還作了概括性的法律規定,賦予了法官在審判實踐中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權,也為今后拓展國家賠償范圍預留了法律空間。從目前的審判實踐的需要來看,有幾類國家賠償法沒有明確列舉的職務侵權行為也應納入國家賠償的范圍:1、行政不作為侵權。指行政機關根據其職權應當履行而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義務而造成損害的行為。一般來說,行政不作為構成侵權以羈束行政行為為前提,如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由行政機關自由裁量,那么即使不作為亦不能視為侵權;2、公有公共設施致害侵權。公有公共設施是指由行政機關或具有行政職能的法人或組織設置或管理以供公用的設施,包括電力、通信、交通設施等,由于這些機關法人、組織負有對公有設施進行管理、維護、監查的職責,因設施的瑕疵而缺乏安全性導致人身財產受到損害的,國家應承擔賠償責任。3、行政合同違法或違約侵權。行政合同兼具民事性和行政性,定立行政合同也是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執行公務的一種方式。如行政機關在行政合同的訂立、履行過程中,存在違法或違約行為,并造成相對人損害的,國家應承擔賠償責任。4、確認或證明行為侵權。許多國家機關如交管部門、公證部門等負有對一定事實或權利義務關系進行確認或證明的職責,其確認或證明行為的違法或錯誤會對當事人的權益產生實際影響,因此,對確認或證明行為造成的損害,國家應承擔賠償責任。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一方面規定了國家應承擔賠償責任的職務行為的種類,另一方面也明示地規定了國家不予承擔賠償責任的行為種類,主要包括:1、立法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包括權力機關制定法律和地方性法規的行為以及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規章以及發布其有著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行為。2、國家行為,包括最高權力機關及行政機關行使的某些國防、外交行為。3、司法機關的某些判決行為,如民事判決和行政判決行為。4、某些刑事追訴行為,如依照刑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去法院申請行使留置權
2021-01-02不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怎么辦
2021-02-08車禍負主要責任能走工傷嗎
2021-02-17商標侵權行為有哪些
2020-12-04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
2020-12-12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步驟
2021-01-20父母離婚后孩子姓氏問題
2021-02-01合同滯納金標準
2021-03-14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雇主怎么在勞動合同上免責
2021-01-16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交強險賠償范圍及限額有什么變化
2020-11-24意外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